玩酷网

[理通三迤]以“三水”润初心以实干启新程

作者:张西玲

“上善若水,润泽万物。”党员干部的成长,宛如一场与“水”相伴的修行:品理论“墨水”之清,夯实信仰根基;沾基层“泥水”之厚,涵养为民情怀;流苦干“汗水”之辛,铸就担当铁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三水”为镜,在时代浪潮中锤炼“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铸就“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铁肩,于新时代书写“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篇章。

品“墨水”之清,锤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学习便是党员干部思想的源头活水,唯有不断汲取理论“墨水”,方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坚定信念。当下,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物质诱惑无处不在。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在学思践悟中校准“思想坐标”,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方向明确。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本领恐慌”,以“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态度,增强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同时,要自觉增强党性修养,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时刻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做到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沾“泥水”之厚,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是党员干部成长的“练兵场”“墩苗田”。只有深入基层,双脚沾满泥土,衣襟带着露水,才能真正读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在“泥巴味”中焐热为民初心。服务群众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主动作为,将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要放下“官架子”、甩开“空袖子”,用“铁脚板”丈量田间地头,用“泥裤腿”走进千家万户,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只有这样,才能找准问题的症结,开出有效的“药方”。要多流“辛苦汗”,少让群众流“委屈泪”。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清单”,通过一件件实事、一桩桩好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流“汗水”之辛,铸就“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铁肩“汗流浃背处,自有清风来”。汗水是奋斗者的勋章,实干是担当者的底色。面对改革深水区的“硬骨头”、发展攻坚期的“娄山关”。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干”字当头、“实”字托底,立足自身岗位,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埋头苦干,拿出马上就办、紧张快干的劲头,不推不拖、不等不靠,才能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挑战,将“规划图”变成“实景图”。在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和各种各样的挑战时,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知重负重、攻坚克难。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用群众口碑检验成绩;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脚踏实地,狠抓落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三水”为指引,在理论学习中坚定信仰,在基层实践中厚植情怀,在苦干实干中展现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新征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