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就是除夕了。“除”就是去掉,去除。过了除夕,今年就成了去年。
除夕,也是除旧布新。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过年前大扫除的风俗,把破旧的东西扔掉,换成新的,迎接新的一年。
不是所有的风俗都该被遗弃。为迎新年,扔掉一些不用的东西,放下这一年的烦心和悔恨,定一个新的目标,制定新的计划,这是过年的意义之一。
我也准备利用春节长假,好好休息下,可能会停更几天,好好考虑下未来的计划,也给自己充充电。有意加入我星球的读者,可以利用春节长假,把星球里140篇教程长文看完。
农历新年也是情感最丰富的的节日。很多人漂泊在外,每年只有在春节才能与父母在一起。
每年春节前,高速拥堵都是热门话题。返乡的路,非常拥挤。走过再多的路,还是最喜欢回家的路。整年的疲惫劳碌后,春节似倦鸟归林,格外温暖。
在外漂泊,身心俱疲时,大多都会想回去。有人统计王维的诗文,他总共用过138次“归”字。比如,飞鸟还巢,牛羊归圈,是“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送友人归去,是“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奉劝友人,是“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归,就是远离喧嚣红尘,回到那个让自己心安的“家”。在那里,我们能找回曾经的自己,能想起初心,也能忘记烦恼。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未来只要能被写成算法的工作,几乎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该怎么变得“不可替代”呢?
人类与机器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情”与“无情”。
比如,摔跤了,人会疼;没吃饭,人会饿;看到危险,人会恐惧;看到异性,人会有爱情。
反观机器,哪怕是最高级的人工智能,都不会有情绪。比如自动驾驶的汽车撞了,它会承认任务失败,但不会有疼痛的感觉;扫地机器人快没电了,它会去充电,但不会有饥饿的感觉;你总是弄坏机器,它也不会生气。
所以,人无法像机器一样生活,对任何事都以“平常心”对待。人的缺点如此,优点也是如此。
未来,最重要的竞争力,不再是娴熟的标准化技能,因为你再娴熟,也不如机器。真正重要的竞争力是,敏锐的情感,比如体贴、想象力、沟通力、创造力。
比如,杜甫曾写过两句诗,他说有两座对立的山崖,是“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当猛虎大吼一声,山崖就断裂了。这是在描述山崖断裂,截然分开的样子,好像是突然分开的。
金圣叹点评杜甫这句诗曾说:“诗人之眼,上观千年,下观千年,杜甫行至此处,就分明见有一虎,读者要问虎在何处,哀哉小儒!”
想象力的领域,是人类的优势所在。
任何产品的最终消费者都是人,而人的情感需求,只有人是最懂的。
每到过年,很多人都会抱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要我说,“年”本来就没有味道。记忆中的年味,主要是穷的味道。
平时爱吃的舍不得吃,趁着过年一次吃爽;平时舍不得买新衣服,趁着过年买一身簇新的行头;平时娱乐匮乏,春晚就是最好的表演;平时分居两地,天各一方,电话费又贵,趁着过年能团团圆圆、杯斛交错。
越穷的时候,年味越浓。
当经济条件变好,生活质量飞升,什么也不缺时,很多专门为春节而预设的仪式感便不复存在,年味也就淡了。
没有年味的春节,变成单纯的假期,只剩下冬日里漫长的悠闲和平静。这样也挺好。
由此也可看出来,不是什么都拥有就快乐,快乐来自于连续的小奖励。
比如,法拉利是豪车,让你天天开,你还能每天都在车里狂笑吗?别墅不错,住别墅的人不少,他们每天都很快乐吗?
一个人通过努力奋斗,成为朋友中第一批购买汽车的人,他会很快乐;另一个人生下来就有汽车,就不会因已经拥有而快乐,他必须拥有更高的目标才能感到快乐,比如购买了游艇或私人飞机。
过去40年,哪怕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其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快乐的。
国家经济最怕的是停滞,十年前和今天没多大差别,这样就只剩下无聊,没有快乐。
就个人来说,一夜暴富不是最好的,若后面走下坡路,财富不断缩水,就只有无尽的痛苦;慢慢变富,越来越有钱才是最快乐的人生。
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