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史》,聊历史(110)武周王朝 武则天垂帘听政,皇帝李旦像个提线木偶一样被随意操控着。如今的大唐朝堂已尽是武家的天下,众人都明白,永不满足的武后随时都会扯掉那个可有可无的纱帐,坐到至尊王位上。 接下来的几年里,武则天独创了“匦检制度”,鼓励天下人告密检举,而后重用酷吏来俊臣等鹰犬, 专门用来铲除异己,反武势力统统被消除殆尽。如此高压之下,朝臣们只求自保,毫无还手之力。像狄仁杰这样的名臣都被扣上了谋反的帽子,吃了一阵牢饭。 值得一提的是,唐帝国的统治阶层,尤其是根基较深的关陇集团虽被清洗得面目全非,但是基层政权和民间社会却能保持正常运转和发展,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武则天目标明确,手段简单粗暴,目的达成后,反手就把这帮酷吏从天堂贬到了地狱,兔死狗烹,给臣民一个交代,还帝国一个朗朗乾坤。因为她比谁都清楚,来俊臣等人干脏活可以,要想坐稳江山、治理好国家还是要依仗狄仁杰这样的正直官员。武则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帝王之术已经玩得炉火纯青。 公元690年,九月初九,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武则天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扯掉了那层薄纱,走向了她一生都在追逐的皇帝宝座,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洛阳,这年她六十六岁。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在这一天诞生,武后还创造了一个私人专属、华丽大气的名字,武曌。日月当空,千秋彪炳。 武则天称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她几乎凭着一己之力到达权力巅峰,向世人证明了作为女人同样可以掌控天下。 李世民晚年时期曾听到一则预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为此,他向太史令李淳风询问此事,李淳风的回答是:三十年内,此人必定占据天下,天意如此,人力不可违抗。 如今,预言已经变成现实,李唐王朝正是在第三代戛然而止。 李唐虽然被取代,但支持李家的朝臣仍有很多,像狄仁杰等人就是坚定的拥李派。大家心意相同,既然斗不过武则天,只能希望她百年之后把皇位再交还给李家。 武则天对接班人一事也甚为纠结,如果交给武家子嗣,名不正言不顺,大臣们不会同意,还政于李家顺乎民意,但对武家肯定不利。权衡再三后,武则天听从狄仁杰建议,把被赶下皇位的李哲(李显)接了回来,并册立他为皇太子。 为了防止将来武李两家内斗,武则天让李家儿女和武家侄子们互相联姻,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希望两家将来能和平相处。实际上这种表面形式连武后自己都没信心,只是图个心理安慰罢了。 此时的武天后已经无欲无求,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目前最开心的事就是和自己的男宠们吃喝玩乐,只求逍遥自在地度过余生。可事与愿违,李显的归来让张易之、张宗昌为首的男宠们感受到了危险,平日里这哥俩恃宠而骄,飞扬跋扈,无恶不作。为了给将来铺路,他们开始疯狂作妖,诬陷栽赃王公大臣,剪除异己。此时的武后精力大不如从前,任由他俩折腾,原本可以顺利交接皇位的局面又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拥李派大臣的反击收效甚微,张氏兄弟在武后的庇护下更加猖狂,忍无可忍之下,以老臣张柬之为首的众朝臣决定发动政变,兵谏逼宫。 张柬之迅速开始部署,一切就绪后,兵变人马分成三路杀进皇宫,毫不知情的张氏兄弟被当场斩杀。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武则天似乎已有预感,这个八旬老太早就把世事看透,该来的总会来的,顺其自然吧。 神龙革命,李唐归来。 武曌将皇位还给了李家,李显第二次登上皇帝宝座,大唐帝国在中断了十五年后又得以延续,唐时旧制全部被恢复。 公元705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于洛阳,享年八十一岁。 一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时代正式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