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梁东方 春末的傍晚,隐约有了夏日黄昏的意思。虽然大杨树的树叶还是一片嫩绿,法桐的

梁东方 春末的傍晚,隐约有了夏日黄昏的意思。虽然大杨树的树叶还是一片嫩绿,法桐的新叶还盖不住去年悬挂起来的树铃,但是最高气温已经在30度以上了,黄昏的时候阳光沉去,给街市剩下的就是不热、不刺眼的宜人和自由自在的舒展了,连白天含混的雾霾好像也随着阳光消失掉了。 下班的晚高峰已经到来,街道上的车辆行人骤然多了起来,而且长时间没有波峰通过的迹象,一直保持着车来人往的繁盛景象。 坐了一天了,下楼出去走走,人多人少都没有关系,汇入人流就汇入人流好了。汇入黄昏的人流,总是比白天很热的时候出来走路要好吧。 从北城路向南一拐,是电大街的最北的一段,这一段一向是商铺林立的买卖街。过去有长期作为集市、早市的底子,方圆很大的范围内的人们都有来此采购的习惯。 我以散步的心态慢慢地走南走。右手第一家是那家价格总是较高的水果摊,其底气来自这街头的位置,你嫌贵、他嫌贵总有过路的人不嫌贵,总有匆匆忙忙买了赶紧走的。所以底气足,不讲价。门口还总是停着一辆装满了时令水果的车,意思是备货充分,种类繁多,要多少有多少,要什么有什么。 第二家,这里的第二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店铺的第二家,而是能给我留下印象的第二个摊位。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摊位,只有一个玻璃小柜,一把椅子。一个瘦瘦的老人坐在悬着“馄饨”两个字的白布的玻璃柜后面,什么馅儿的都有,排列整齐的馄饨是老人下午在家里忙活了好长时间的成果。摆出来卖,不会很火,但是看样子每天都能卖个大概其。 第三个是卖菜的,这一家的特点是总把菜分成一把一捆铺排在地面上,摊开卖。然后是卖馒头的,白馒头、黑馒头、开花馒头、肉馅儿包子、素馅儿包子堆成小山,卖馒头的偏偏是一个底气很足的壮汉,对于顾客怎么买甚至买什么都有他自己的建议。有的人开始不大愿意接受其颇有点强势的建议,但是经过他对价格和成色的解释又在最后接受了他的方案。这是他的习惯,也成了这个馒头摊位的特点。 再向下走是一个总把一个平板小桌靠在便道栏杆上的豆制品摊位。摊位上有白色的豆腐,有烟熏色的豆干,还有暗白色的豆腐丝,其招牌是东北豆腐,特点是每一块豆腐上都有制作豆腐的时候就打上去的阴刻的商标。按照一般价格来说,这里一块豆腐卖三块和整个市场上三块钱一斤的豆腐相比价格是略高的。但是冲着不错的口感和这种制作上的特点,还是不愁卖,总是有些固定的顾客回头来买。 接着向南走就很难再一一说得这么清楚了,因为进入了这条街的核心地段,店铺、地摊和推车卖的各色食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一家专门卖饼丝儿和豆芽菜、洋白菜的挨着一家专门卖肉类熟食的,一家新疆烤包子旁边是一辆卖卤煮蚕豆、花生豆以及竹筒粽子的三轮车,它们身后是灯光设计明亮诱人、店面宽大高敞的零食店;马路对面则是一溜卖菜的店铺,每一种菜都在门口摆列出来,价格都是一问一答,不插价签好像也不怎么影响销售。然后是牛奶酸奶、点心烧饼、烧鸡烤鸭、定州焖子手掰肠、九门牛羊肉熟食、快餐外卖,卖西红柿的一般都载着满满一车厢鲜红的果子,还有只卖黄瓜一种菜的人则是用一个筐装满塑料布裹着的黄瓜,顶花儿带刺儿的黄瓜…… 原来站立在工厂大院里的大杨树,现在工厂改成儿童游乐场以后,围墙消失,直接站到了这些商铺摊位买卖的身后。晚风里哗哗啦啦响的树叶其实一直在摇动,但是没有谁注意到它们高高在上的存在,没有谁能听到那样细细碎碎的声音。尽管打样书和高天上夕阳落山以后的流云一起为人们的买卖,尤其为坐下来喝啤酒吃烤串的人们提供了惬意的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