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上个月终于迎来了她期盼已久的退休生活。
她在一次家庭聚会时提到自己的退休养老金每月有1.36万元,一下子让在座的亲戚们眼前一亮。
大家纷纷议论,有人激动地说:“这是我见过最高的养老金了!”也有人觉得不太可能,“怎么可能这么多?是算错了吧?”听到这些质疑,张阿姨笑了笑,说:“其实,还真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这么多,我来给你们细说一下这里面的门道。”
基本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养老金的组成部分说起。
养老金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部分: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张阿姨先安抚了一下大家的好奇心,从最基础部分说起。
基本养老金的计算相对复杂,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我们先说说全体职工都要用到的基础养老金。
这个部分的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按退休前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和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几项来计算。
张阿姨退休的时间点是关键,她选择在上海这个全国社会平均工资最高的城市退休。
2023年的社平工资是12307元,而她的平均缴费指数达到1.7004,综合缴费年限是35.6667年。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计算出她的基础养老金的一部分。
职业年金的特殊情况张阿姨接着说到了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一种特殊养老待遇,这部分相对独立,不会随着每年的养老金调整一起变动。
职业年金的领取时间和金额主要依赖于个人账户的余额。
张阿姨退休的时候,她职业年金账户的余额是28万1165元。
按照规定,这部分资金她每个月可以领取1654元,这部分收入虽然也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税率不高,仅为3%。
张阿姨无奈地说:“虽然税率不高,但每个月也是要缴税的。”
更重要的是,职业年金在领取完余额之后就不会再继续发放。
而如果不幸去世,职业年金的余额是可以继承的,这也是它的一项人性化设计。
不过,大多数人往往还没有领完就已经去世了,这部分余额就成了子女的遗产。
具体计算公式和数据具体到计算张阿姨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的公式让人有点头大,但是单项来看也不是那么复杂。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 + 1) ÷ 2 × 缴费年限 × 1%。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相对简单些,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在张阿姨的例子中,她个人账户的余额是242708.1元,55岁的计发月数是170个月,因此她每月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427.7元。
过渡性养老金相对复杂一些,它依赖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和当地的过渡性系数。
张阿姨的视同缴费指数是1.4840,视同缴费年限与退休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结合,计算出她的过渡性养老金是4596.3元。
按张阿姨的说法,这部分的待遇比较有争议,因为每个地方的过渡性系数不同,影响蛮大的。
将这些数据进行总结,加上职业年金每月1654元,张阿姨的每月基本养老金达到了11950.3元,加上职业年金共计1.36万元。
张阿姨讲到这里,大家终于恍然大悟。
影响养老金的三个要素说到影响养老金的主要因素,张阿姨归纳了三点:个人缴费指数、缴费年限和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
她解释说:“个人缴费指数高,说明工资水平高,缴费也多;缴费年限长,当然养老金也就多;还有就是你所在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因为养老金的计算都和这个挂钩。”
她提醒大家:“很多人关心退休金多少,但真正退休的时候,很多因素都已经不能改变了。
年轻时提高自己的工资水平、选择适合的地区工作、保持稳定的工作年限,年老时才能真正享受到好的待遇。”桌上的年轻人们听得点头称是,纷纷表示以后也要多注意这些。
张阿姨总结讲到:“养老金的计算并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它综合了我们一生中的很多努力和运气。
退休是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但养老金更是我们一生努力工作的结果之一。
她笑着说,“只要我们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好好工作,养老金自然不会让你失望。”
大家纷纷感谢张阿姨的分享,聚会也在一片温馨的讨论声中结束。
没人再质疑张阿姨的高养老金,而是心里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期待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