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乾隆没搞工业革命呢?其实答案并不复杂。曾有人向乾隆介绍蒸汽机,说一台蒸汽机抵得上百人劳作。乾隆却面露忧色,他担心那一百人没活干会惹出乱子。这足见他把维护皇权置于百姓利益之上。乾隆八十岁时击退了英国支持的尼泊尔,那时他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能知晓英国是海上强国已属不易,更别提了解工业革命了,毕竟 “工业革命” 这词是后人定义的。不管乾隆知不知道工业革命,以他八十高龄,也无力推动改革了。 清朝统治者其实一直清楚世界的变化,可他们害怕百姓因科学进步而觉醒,看穿皇权的虚假。为保自身统治,他们竭力阻止百姓开智,以至于后来签订再多不平等条约也不在乎,只要满清统治得以维持就行。与其说是革命推翻了清朝,不如说是百姓抛弃了清政府。 任何帝王都不愿权力大幅缩水,一旦掌权,就难以割舍。尤其是政治能力出色的帝王,即便看出问题,愿意尝试变革的也寥寥无几。就算有心改革,清朝当时的国情也不适合工业革命。封建帝制存续太久,根基深厚,清朝更是封建帝制的巅峰,是封建帝国发展的极致。要改革,阻力极大。皇帝不仅要有能力、权力和得力臣子,还得有魄力。但乾隆没有为百姓舍弃统治的勇气,这是封建帝制的通病。就算换作比乾隆更厉害的李世民、刘邦,也很难改变这一局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