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青春对话非遗!高校学子探访通山木雕传承人成希

为探寻非遗文化魅力,助力传统技艺传承,近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智雕乡韵”非遗传承小分队走进通山县,拜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山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成希,近距离感受千年木雕艺术的匠心传承,并运用新媒体技术记录与传播,让非遗焕发新活力。

通山木雕历史悠久,以精湛的浮雕技艺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著称。在成希的工作室里,小分队成员们被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深深吸引——山水花鸟、历史人物、民俗故事,在匠人的刻刀下跃然木上,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匠心。

成希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通山木雕的制作流程,从选材、打坯到精雕、打磨,每一步都考验着匠人的耐心与技艺。“木雕不仅是手艺,更是文化的载体。”成希一边示范雕刻技法,一边讲述木雕背后的民俗故事。队员们也拿起刻刀,在成希的指导下体验雕刻,切身感受传统工艺的精妙。

在交流中,成希坦言,传统木雕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市场萎缩等挑战,但他始终坚信:“非遗要传承,必须与时俱进。”近年来,他尝试将木雕与现代家居、文创产品结合,并走进校园开展非遗教学,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对此,小分队成员们深受启发。团队负责人邓同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新媒体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通山木雕。”队员们利用专业所长,拍摄制作木雕技艺短视频,并计划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推广,让非遗文化“破圈”传播。此外,团队还计划联合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开发木雕主题文创产品,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路径。

“这次走访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不仅需要坚守,更需要创新。”团队成员钱同学在实践日志中写道。据悉,“智雕乡韵”小分队后续将与成希工作室建立长期合作,通过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搭建青年与非遗之间的桥梁,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高校学子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这种“青年+非遗”的模式值得推广。未来,希望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共同守护非遗瑰宝,让匠心永续。

[团队手记]

“一块木头,一把刻刀,承载的是千百年的文化记忆。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让这些珍贵的技艺不被时光淹没。非遗传承,我们在行动!”

——摘自“智雕乡韵”小分队实践日志

(通讯员:钱泓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