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税服务信用管理更精细——“珍惜纳税信用”系列报道之四

经济日报 2025-04-24 06:50:33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公布了一起重大虚开发票偷税骗补案件:广东惠州高赋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过设立空壳企业虚开发票1196份,价税合计2.26亿元,为700余名主播偷逃个人所得税3200余万元,公司少缴各项税费合计约2100万元。此案的“幕后黑手”是一家名为广州玖亿财税顾问有限公司的财税中介机构。这家中介机构不仅诱导企业客户成立空壳公司偷税,自己还利用招商引资政策骗补,形成一个“产业链”。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涉税中介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去年共检查涉税中介344户,并对检查发现的违法中介机构和人员采取纳入涉税服务失信名录等措施。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表示:“涉税专业服务主要包括纳税申报代办、一般税务咨询、专业税务顾问、涉税鉴证等。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是税务部门和纳税人之间的桥梁纽带。近年来,行业发展不断提速,但也面临执业质量参差不齐、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监管难度较大等挑战。”

汤继强认为,从信用角度加强对涉税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可产生多方面效能:对于税务部门来说,可以提升监管效能,优化服务供给;对企业来说,信用等级是企业优质的“数字资产”,对降低合规成本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极大的作用;对民生来说,通过精细化管理遏制偷逃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保障税收公平,同时有利于减税降费政策精准到位,惠及民生。

今年3月份,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制定了《涉税专业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聚焦行业发展存在的执业质量有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以实名制管理为基础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明确执业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涉税专业服务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与前期出台的涉税专业服务信息采集、信用评价管理、信息公告与推送、基本准则及职业道德守则等相关税务规范性文件相衔接,形成相对完备的涉税专业服务管理制度体系。

以这些制度为基础,各地结合实际需求推出了更多创新举措。在云南,曲靖市税务部门采取“动态监管+协同共治”的方式实现精细化管理。一方面依托大数据,实现信息自动采集、自动评分、动态更新和智能分析;另一方面积极联合财政、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实地检查、辅导,探索建立联合惩戒机制。“这几年,得益于税务部门的精细化管理,代理记账行业越来越规范。税务部门积极引导和规范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进行涉税事项办理,通过精细化管理使涉税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云南壹佳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范伟对此深有体会。

范伟介绍,近些年,依托大数据等新技术,对涉税风险问题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到相关人员,涉税事项处理逐渐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提醒”,帮助企业提前规避风险。同时,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主管部门每年会定期组织专项联合检查,深入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实地指导、检查和监督,不断规范和提升专业服务质量和水平。“现在,代理记账行业的专业性、服务质量已经和信用积分评价等级挂钩了,我们也在不断努力提高专业服务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纳税意识,防范税务风险,以更加规范、更加高效地帮助更多的小微企业合规经营。”范伟说。

“涉税服务信用管理精细化,亮点在于构建动态可调整、周期全覆盖、场景多联动的信用治理体系。比如,今年很多地方推广应用涉税专业服务信用码,将信用价值转化为可量化、可流通的数字凭证,积极适应信用评价动态化、数据治理穿透化,逐步实现涉税服务信用管理的升级。”汤继强表示,对涉税专业服务信用管理精细化推进,标志着税收治理现代化迈入新阶段,会在评价机制、服务模式、联合监管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据悉,税务部门今年还将采取多项新举措进一步优化涉税专业服务管理。比如,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推送“体检报告”等服务;健全完善涉税专业服务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涉税服务人员“执业每一课”培训辅导等服务措施;等等。(经济日报记者 苏瑞淇)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