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回应的内容,重点有以下几个:
1.标准版(确定有这事)——AEB能力有限
2.非车主(不是小米的客户)——车辆可能不熟悉
3.手动驾驶(不是智驾)——智驾没问题
4.两轮车引燃车辆(不是SU7燃烧)——电池没问题
以及把发生的事实进行了描述。
这样的回复从品牌的角度来讲,没有问题,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只要不涉及到捏造事实,它就是一篇合格的公关稿。
但对于公众来讲,有几个关键的问题,并没有到出答案。比如
1.SU7是如何与对向对向车道的两轮车撞到一起去的,是SU7逆行,还是两轮车逆行
2.如果是SU7逆行,是驾驶员主观违法?存不存在不可控的情况
3.碰撞时的时速是多少,AEB有没有发挥作用,什么原因导致被撞两人当场死亡
4.警方公告中并没有提及两轮车燃烧,只说了“小汽车起火燃烧”。小米的说明中,先是说以相关部门为准,又说初步了解是两轮车引燃,到底以哪个为准。
相比汽车是如何燃烧的,我们更关心交通事故本身是如何发生的,车辆在其中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如果说连车辆如何被引燃都能被迅速了解的话,那么车辆是否逆行,当时的车速,AEB是否介入,碰撞的细节,这些后台的数据没有道理品牌没有。
“大家关心的问题”是这些,而不是挑挑拣拣之后的一些“脱敏数据”[吃瓜]
小米对SU7湛江碰撞事故深感痛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