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出门,去了一趟墓园,拎着的面包袋里,放着祭奠用的点心和蜡烛香火,进地铁时打开给安检看过,都是日常吃用的物品,挥挥手让我们过去了。
天气不好,到了墓园,抬头看山,山上浮着一层薄薄的灰,像把手机光亮调暗了一格。坐着观光车上山,空一个座位,司机不开车,等人。一个白头发的阿姨在不远处专注的拍山上风景,过了一会慢悠悠过来,车开了。
我说当初为什么要买这么高的地方,媳妇说,越挨近山上的观音像,墓地越贵的。司机听了大笑,给我们放到地方。
往墓地走,沿途的墓碑不少都有祭奠过的痕迹,摆在碑前石板上的祭品,很能见出来人的风格。有的石板上碗碟玲琅,摆了四菜八菜,有的石板上也放着各种点心。有一家人正围在不远处,给墓碑缠一圈鲜艳的花朵,一家人从大到小,挨个在碑前说话。
我们摆好点心,点上蜡烛和香束,媳妇找来一块抹布,把她爷爷奶奶的墓碑仔细擦干净,我在四周走动,看一块块碑上的文字。人的一生可以很长,长到接近一个世纪。也可以很短,短到只在一块石碑上刻着自己的名字,生年卒年,和子嗣。
有许多墓碑上刻着夫妇的名字与画像。双双亡故的,名字并排陈放。有一方尚在人世,则刻着本人的那一列名字与画像,用一道封条贴住。走过一排排墓碑,看着一道道封条,能清晰感到生与死的边界,活着的人对后事的安排,许许多多生离死别的故事。
在一块墓碑前站住了,那是一个女士的墓碑,她的半身侧脸画像完整的刻在碑面上,看上去异常潇洒,碑上的画像有一点点像那一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除了画像,墓碑只简单刻着五个大字,某某某最美。再有一行小字,写明是儿子为母亲立碑。
看生卒年,这位女士是1950年代的人,她的画像是她年轻时的样子,墓碑很干净,应该有人来打理过。我在这个碑前受到了一点震动,有一些个体生命,在盛放时总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死去了,也会在亲人心里留下光亮的印记。
祭扫之后,我们出了墓地,在路边等观光车,坐上车一路下山,突然看到一片墓地间,一只雄赳赳的公鸡昂首振翅,我们大呼小叫,司机淡定的说,在墓园很常见啊,公鸡能跨越阴阳两界,指引死者去路。所以亲人给死者安葬时,会在墓地前放生一只公鸡。
车渐下山,回头看,高高的山岗上,那只公鸡时隐时现,至少在这一时三刻,它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