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撞燃事故:实事求是地分析车企和车主的各自责任! 应急管理部的说法:公众对智驾功能有“认知偏差”。按照这说法,车企无责,此次事故是车主的“认知偏差”造成的。 恐怕不尽然: 1、车企和经销商是怎么宣传其智驾功能的? 小米汽车官网的智能驾驶页面有“小米超级自动驾驶”、“端到端全场景领航,车位到车位,上车就能用”等表述,让消费者理解为其智驾功能较强。 小米曾宣传NOA高速领航辅助可以实现“施工避让”,但在事故中该功能未有效发挥作用。 2、此次事故尽管有车主过度信赖智驾的原因,但是车身燃火和车门未开,绝对不是车主造成的。 3、目前的智驾只是辅助性的,不能完全代替人工驾驶。既然智驾功能是辅助性的,车主到底是用还是不用?不用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用它凭什么它不能确保可靠? 5、小米智驾发出的“风险提示”,随后在1秒到3秒之内就发生碰撞,明显提示太晚了!人的反应根本来不及,高速行驶中的车也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被完全有效控制。 6、驾驶员在接管车辆后,制动踏板的踩踏量为30%左右,未能全力刹车,导致减速不充分,车辆仍以近100km/h的高速撞上护栏,这在紧急操作上存在失误。(注意:这说法未被权威证实!) 综合分析:小米su7撞燃事故中,车企的责任最大,驾驶员次之。同时目前的智驾还未达到公众所期望的水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