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是清明节,记者从武汉民政部门了解到,祭扫人流量整体呈现平稳态势,错峰祭扫效果显现。3月中旬起,已有不少市民提前错峰祭扫。各陵园的系列暖心服务也获得了市民好评。
4日,扁担山公墓迎来祭扫高峰。上午,记者看到,志愿者给祭扫的老人、儿童发放“暖心服务包”,帆布袋内装有纸巾、湿巾、雨衣、水、面包。园区内设置5个便民服务点,可提供墓位查询、充电、热水、医疗等服务。
园区内还有摆渡车循环,75岁的罗爷爷从汉口来到汉阳扫墓,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他坐上摆渡车:“对我们老年人来说,有车乘坐方便多了。”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轮椅使用。此外,自3月22日起,每天中午,园区在出口处为“一老一小”群体提供200份爱心餐。
清明节前,龙泉山孝恩园收到市民戴女士的感谢信。戴女士来园区扫墓时,工作人员吴志诚全程陪同,让她非常感激。该园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园区请来医护团队对全体员工进行AED急救培训,学习基础急救知识并模拟操作。
按照民政部门的要求,清明节期间,市内各陵园在入口广场、祭扫集中区域等主要位置设置服务点。服务点专门为老人、儿童及其他有需要的市民准备了“暖心包”。
为倡导文明祭扫,所有入园市民都可免费领取丝带。服务点内提供免费轮椅,市民只需简单登记即可借用。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民政部门提前布置各项工作,联合多部门对清明假期的各项工作进行部署。接下来将持续强化服务保障工作,密切关注祭扫动态,确保清明祭扫活动平稳、有序开展,为市民营造安全、温馨的祭扫环境。(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通讯员张曼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