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读《隋史》,聊历史(95)瓦岗新任大佬 在隋炀帝杨广热衷于远征高句丽之时,他的后

读《隋史》,聊历史(95)瓦岗新任大佬 在隋炀帝杨广热衷于远征高句丽之时,他的后院早已不太平了,暴政之下必有反抗,以山东为起点的起义浪潮开始向全国蔓延,但杨广并不在意,在他眼里这些泥腿子翻不起什么浪花,等他收拾完高句丽再解决这些小毛贼。 令杨广没想到的是,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损失大军几十万,最终收获的仅仅是高句丽没有诚意的请降,这期间还发生了杨玄感的叛乱,这让杨广极其愤怒,对他来说,民间起义军是疥癣之疾,而杨玄感代表的贵族势力才是心腹大患,这些关陇门阀士族是大隋的根基,会引起一呼百应的可怕效应,杨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不过这个杨玄感实在平庸,既不会用兵也不会用人,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杨玄感起兵反叛期间曾得到一位幕僚,此人为他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杨玄感偏偏选了下策,最终的结果就是兵败身亡,受到株连的多达三万人,全部被杨广活埋,这位幕僚却侥幸逃脱,投奔了起义军,没有人会料到,几年之后,这条小虾米变成了一条翻江倒海的大鱼! 这个人就是李密。 李密也是贵族后裔,不过是个落魄的贵族,在杨玄感那里并没有得到重用,反而因叛乱成了通缉犯,过了一段提心吊胆,四处流亡的日子后,经朋友王伯当引荐,加入了起义队伍瓦岗寨。 瓦岗首领翟让对李密还是很赏识的,还让他进入了山寨决策层,可有着鸿鹄之志的李密很快就发现,翟让这只小燕雀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只是想安稳地做一个山大王,他怎能把未来寄托在这种小富即安的人身上。于是,“取而代之”的想法诞生了,为了这个夺权目标,李密开始了他的表演。 论上阵杀敌,李密或许差点意思,但论心机谋略,整个瓦岗寨都不是他的对手。 他先是派人制造舆论,炒作自己的身份,提升人气,包装成一个明星人物,让瓦岗上下都对其充满敬仰之情,其次就是建立军功,树立威望。 李密的确是个天生的领袖,在他运筹帷幄之下,瓦岗军主动出击,攻克大量县城,并斩杀了隋朝名将张须陀,获胜之后,李密低调节俭,将财物全部分给手下,这样有能力会来事的统帅谁能不拥戴呢?李密的威望、人格魅力迅速提升,翟让也不得不服气,这哥们比自己强! 李密趁热打铁,又干了票大的,攻克了隋朝在中原最大的粮食储备基地兴洛仓。此役大获全胜,李密的功勋和威望如日中天,连翟让都觉得自己再不让出头把交椅,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最终,在王伯当和李世勣(徐懋功)的劝说下,翟让推举李密为盟主,尊号“魏公”,一众部将也各有封赏。 瓦岗新一任大佬就这样正式登场了。 对李密来讲,瓦岗首领仅仅是他晋级之路上的一个小目标,他的志向远不止此。 瓦岗寨从此名扬天下,引得众多起义队伍纷纷前来投靠,瓦岗军激增至数十万人,一举成为当时声势最为强大的反政府力量。 瓦岗寨兵强马壮,李密趁机向外扩张势力范围,在这期间,他还收获了两员赫赫有名的猛将,一位是秦琼,秦叔宝,另一位则是程咬金(也名程知节),这两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后来又效力唐王李世民,一同进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乱世出英雄,此时的隋帝国,除了李密的瓦岗外,出身于士族豪门的各路军阀们也先后浮出水面,加入到反叛队伍中,这些人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的资源优势远非底层的农民军可比,他们一旦出手,目标就是帝国的疆土和最高统治权。 其中一个手握重兵、实力雄厚的封疆大吏,在冷眼旁观、蛰伏数年后,终于缓慢而坚定地出手了。 他,就是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