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央视曝光湖北武汉部分医院、药店
武汉马应龙大药房彭刘杨路店的店员,三个月卖出291盒人血白蛋白,去年全年只卖了47盒。有参保人用医保卡买了12盒免疫球蛋白,价格9840元,转手就被收药人以六折价格回收,净亏近4000元。
收药人张某的小本子上写着“武生球蛋白820×9”,参保人拿这张纸条就能在药店买到高价处方药。店员用手机App提交电子处方,不到一分钟审核通过,处方来自成都一家互联网医院。该医院合作的第三方公司员工承认:“怎么可能经得起查?”
药贩子王某一次印10万张小广告,半个月就能贴完。回收的药品撕掉标签后流入新洲区供货商手中,最终出现在卫生院和诊所的药柜上。武汉医保局调查发现,有药店把12盒药拆成1盒、5盒、6盒三个订单结算,同一人连续刷医保卡。
目前3家涉事药店被暂停医保结算,40家马应龙药店正在接受检查。但一家互联网医院备案的2100名在线医生,是否真的审核过处方?药店销售员说,每个月要完成20万元业绩,“缺业绩就找收药人”。
去年湖北曾破获一起骗保案,有人用电子医保二维码远程刷走20万元名贵药材。今年同一城市又出现类似手法,这次倒卖的是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