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媒体对中国显然有深入的了解,他们对我国六代机J-36的评论可谓切中要害!他们指出,中国人行事一贯低调,表面上说有1,实际上可能已有10。从J-36的编号36011来看,这分明是在透露,至少已有11架J-36存在。这还是公开的部分,暗中隐藏的恐怕还更多呢! 咱们先盘盘这个编号的门道。J-36 作为中国首款六代机,从 2024 年底首飞到现在,公开试飞次数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但越南媒体可不是光看表面的主儿,他们直接掏出 “中国空军装备编号密码本”:歼 - 20 当年首飞时编号是 2001,后来量产型直接跳到 2101,中间差的那 100 个编号去哪儿了? 懂行的都知道,这叫 “技术验证机和量产机的无缝衔接”。现在 J-36 的36011,按照这个逻辑,前面至少还有 36001 到 36010 这 10 架试验机,再加上可能存在的原型机,实际数量绝对是个 “薛定谔的猫”。 越南人这波分析,直接戳中了中国空军的 “传统艺能”。从歼 - 20 到运 - 20,咱们向来是 “装备露面即成熟,编号一亮就量产”。 就拿预警机来说,空警 - 2000 刚公开时西方还在嘲笑 “平衡木雷达不如圆盘”,结果扭头就看到空警 - 500 带着 “小盘子” 满世界飞。 现在轮到 J-36,美国媒体还在纠结 “这到底是 5.5 代还是六代”,越南人直接用编号算出了 “中国速度”。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越南媒体这次的关注点和美国形成了微妙反差。当美国还在纠结 J-36 的气动布局是否 “抄袭 F-22” 时,越南人已经开始研究 “中国如何用编号隐藏产能”。 这种视角上的差异,或许正反映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军力发展的独特观察 —— 他们比西方更清楚,中国军工的 “低调” 背后,往往藏着足以改变地区平衡的杀手锏。 现在问题来了:J-36 的 36011 编号,到底是量产信号还是烟雾弹? 如果按照歼 - 20 的节奏,J-36 很可能已经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但考虑到六代机的技术复杂度,也不排除这是为了 “战略威慑” 而故意释放的信号。 毕竟在南海这个敏感区域,中国空军每一次装备更新,都会引发周边国家的高度关注。 越南媒体这次的解读,到底是精准预判还是过度解读?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