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是盛唐当之无愧的大才子,他诗、书、画、乐俱佳,尤其写诗和画画水平最高,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
王维虽然佳作如云,很多诗都入选了课本,但是还有一些诗知名度不高,但水平很高,值得推荐给朋友们欣赏,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回味,比如本文中的这7首诗,你可能一首都没有读过。
第1首 唐朝王维的《寒食汜上作》广武城边逢暮春,
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
杨柳青青渡水人。
这首诗作于726年,当时王维离开济州司仓参军任,途中经过广武城,恰逢寒食,写了此诗抒怀。
此诗移情入景,通过对归途之中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之情。
全诗前后照应,对比鲜明,以景代情,诗意无穷,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2首 唐朝王维的《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
全诗寓情于景,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以中间两联水平最高,意象疏朗,感情浓郁,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第3首 唐朝王维的《山中寄诸弟妹》山中多法侣,
禅诵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
唯应见白云。
这首诗写诗人在山中的隐居生活,别出心裁,他以亲人们的角度,写他们经常向自己的方向遥望,望不见自己,唯有看见白云而已,通过亲人们惦念自己,暗寓自己也一直在想念亲人。
全诗清丽绝俗,明白如话,立意精巧,妙语绝伦,诗意自现。
第4首 唐朝王维的《寄荆州张丞相》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罢相之后。
张九龄对王维有知遇之恩,开元二十二年(734),张九龄为中书令,次年他擢王维为右拾遗,所以王维视张九龄为伯乐、恩人。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张九龄被贬荆州,当时朝堂之人但求自保,不敢直谏于皇帝,王维却不避权贵,写成此诗感谢张九龄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此诗寄托王维对张九龄的深切怀念,抒发世无知音,自己也将归老田园的情怀。
全诗朴实无华,自然天成,感情真挚,可见张九龄和作者的品格之高洁。
第5首 唐朝王维的《陇西行》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出了匈奴入侵、边防告急的情景。
此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截取军使送书这一片断,描绘出一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渲染边关的紧急状况与紧张气氛。
全诗语言利落,节奏短促,构思精巧,意蕴丰富。
第6首 唐朝王维的《陇头吟》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使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大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到边疆慰问,王维见识到了奇异的边疆风光,感受到了艰苦的军中生活,写此诗抒怀。
此诗基调苍凉悲壮,通过“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三类典型人物,以及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三种边塞典型景象,对比鲜明,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反映了艰苦的边塞生活,表现了老将功高而得不到封赏的悲愤之情。
第7首 唐朝王维的《送丘为落第归江东》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丘为是王维的好友,两人兴味相投,交谊颇深,当时王维正在京城任右拾遗之职,而恰逢丘为落第,王维写此诗表示同情和惋惜,并对自己虽为京官,但无力帮助好友深表歉意。
此诗虽为送别诗,但着重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落第的同情和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科考不公平的激愤之情,深现两人的友谊。
朋友们,王维知名度不高但水平很高的7首诗分享完了,这些诗你曾经读过几首?欢迎分享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