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发展期:走向制度化、国际化 1975年是悲剧复兴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埃皮达鲁斯艺术节组委会为激发新的活力,开始允许一些私立剧团使用剧场。 1976 年,由米诺斯·沃拉纳基斯执导的欧里庇得斯《美狄亚》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 赴美演出中,担任女主角的是希腊著名女演员伊利妮·帕帕斯,而在希腊的演出中,女主角则是由上文提到的国际著名女演员、希腊文化部长(任期为1989 年、1993-1994年)梅利·梅勒古丽饰演。 米诺斯·沃拉纳基斯是在舞台上演绎古代悲剧最重要的创新导演之一。他的作品以严守古代悲剧文本著称,通常采用自行翻译的版本。沃拉纳基斯曾接受过古典教育,他的舞台翻译完美融合了古希腊诗风与现代的语言习惯。 此外,导演迈克尔·卡科扬尼斯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成功地将古代戏剧搬上了电影荧幕(《特洛伊妇女》《厄勒克特拉》等),同时他还在欧洲的主要剧院和希腊本土执导悲剧,大多数情况下他使用艾琳·帕帕斯担纲女主角。 值得一提的还有著名画家扬尼斯·查鲁契斯于1977年上演的《特洛伊妇女》,查鲁契斯翻译了这部戏,选择在雅典市中心一座已损毁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中演出,他的布景直接参考了被毁坏的特洛伊宫殿,修正了古代剧场与开放空间之间的关系。 回顾古代戏剧的表演实践,开放式剧场往往被视作唯一适合上演古希腊戏剧的空间,查鲁契斯启用了一座已损毁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作为新的表演空间,这标志着悲剧演出在空间上的新突破。 这是一部融人了现代元素的新版悲剧,着重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歌队中被俘虏的特洛伊妇女穿着现代服装,就像来自小亚细亚或塞浦路斯的难民扬尼斯·查鲁契斯的视觉构图以绘画中的民间元素为主。 演出中明确提到了 1974年土耳其人入侵塞浦路斯的悲剧,以及几年前希腊遭受的独裁统治。 20 世纪 80 年代是宜告希腊古代戏剧复兴进入新阶段的转折点。新的剧场空间应运而生,如利卡维托斯剧场、岩石剧场和佩特拉剧场。 事实上,这时国家补贴制度已经建立,全国各地的地区剧院也发展起来。 因此,许多地方剧院尝试演出古代戏剧,它们经常追随世界舞台的艺术潮流。80年代以来值得注意的演出如下: 1984年,塞浦路斯剧院组织在埃皮达鲁斯艺术节中上演了埃斯库罗斯的《乞援人》,由尼科斯·哈拉兰博斯执导。 此时距土耳其人人侵塞浦路斯已过去十年,演出中的戏剧神话与塞浦路斯人民的现实悲剧相互照应。 1986年,由塞奥佐罗斯·特佐普罗斯执导的欧里庇得斯《酒神的伴侣》为古代戏剧在希腊的复兴注人了新的活力。 特佐普罗斯将古代悲剧从传统的表演模式中解放出来,强调激烈的肢体表达。他的演员们有良好的肢体练习,从戏剧语言中生发出适合的动作技巧。 躯体化的表达、亢奋和狂喜人迷的状态暗合了古代戏剧原始祭祀和宗教仪式的起源。特佐普罗斯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如今他已赢得了国际导演的盛誉。 这位导演和他的“阿提斯剧团”的特点是系统性和条理性,同时借鉴了日本和印度的跨文化传统,强调仪式感这在希腊的戏剧实践中很突出。 特佐普罗斯改变了希腊人对悲剧表演的固有看法--希腊人曾认为悲剧表演的重点在于言语的表达尤其是概念内容的呈现。 参考资料: Herald Müller ed. , Dionysus in Exile: The Theatre of Theodoros Terzopoulos,Berlin: Verlag Theater der Zeit,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