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棕色鳃金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探 棕鳃金龟又名“棕金龟子”,隶属于鞘翅目、金龟科,

棕色鳃金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探 棕鳃金龟又名“棕金龟子”,隶属于鞘翅目、金龟科,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近年来一直在我场区内的部分林地上发生。现对该病的形态学、生活史、发生规律及防治作一简要介绍: 1、宿主和危害 棕色鳃金龟在我场主要危害樟子松、落叶松等幼苗、幼树。经过调查,在我场新胜林班55小班,面积林地面积5.0公顷,森林受害率50%以上。 2、外貌特征 褐鳃金龟是一种中型的甲鱼,体长约20 mm,宽约10 mm,体表呈棕褐色,有光泽。触角上有20节,呈红褐色。前胸背板横向宽,与鞘翅基部等宽,前两角钝,后两角近似直角,小盾片平滑,呈三角形。 鞘翅较长,占前胸背板的宽度2倍体,各有4道纵向肋条,第1道和第2道清晰可见,第1道末端尖细,会合缝肋条清晰可见脚呈棕褐色,有强烈的光线。幼虫体长在45-55毫米之间,在腹毛区中央有两排由短锥形刺构成的尖刺,每一排尖刺中有一排,从16根到26根,杂乱无章。 3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才可以完成一代,让成虫和幼虫在土壤中30—70 cm的地方越冬,越冬成虫于次年三月出土,四月下旬为盛期,越冬幼虫于六月中下旬至七月下旬陆续化蛹,羽化后在原地越冬,早晚危害最大,到了中午,土壤温度过高的时候,就会移到上面覆盖有草皮的地方去活动。 成虫白天在土壤中潜伏,黄昏时活动,具有假死和趋光性,将卵产于20-36 cm深的土壤中,一只雌性卵期为24~30天,平均为30粒。需两年多时间才能完成一世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 30—70cm 处越冬 ,越冬成虫于来年4 、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杂草较多,地势较低,排水不良,土壤湿润,种植密度过大,株行之间的通风、透光较差;去年秋季和冬季温旱少雨雪,第二年高温高湿,对褐鳃金龟而言,都是有利的。阳坡区的污染程度最大,其次是东南坡区,其次是阴坡区。 经过调查发现,在我场发生该虫害的地方,曾经是一片主要种植大豆的土地,大豆的根和叶大部分都留在了林地中,并没有被分解成肥料。为金龟子的繁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5、危害性 褐鳃金龟的成虫和幼虫都可对其造成危害,但以幼虫为最。幼虫栖息于土壤,以发芽的种子为食,导致幼虫缺苗;将幼苗的根茎和根部咬断,造成幼苗死亡,并且伤口容易感染病菌,引起病害。成虫取食幼苗的嫩叶,导致幼苗死亡。 6、成虫防治 灯光诱杀,我们首先采用的是灯光诱杀的方法,刚开始的时候,气温和地温都比较低,节气也比较晚,成虫应该出土的时候还没有出土,当气温上升的时候,它们的活动就会突然增加。由于温度升高迅速,成虫的活跃时间缩短。 每天傍晚19点10分左右,成虫就开始低空飞行,19点25分左右,成虫就会钻进土里产卵,由于它们的活动时间很短,所以灯光的效果并不好。人工捕杀,如果光诱杀效果很慢,那就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大量的人手,拿着手电筒,在19:20左右,就能将两只成虫从地面上拉出来。 在进行了六天的集中捕捉之后,一共捕捉到了将近一万只成虫。因为捕捉时机把握得很好,按照每只雌虫平均产卵30粒来计算。估计有15万颗卵子被禁产。 化学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将经过化学处理的带叶片的枝条插入林间土壤中,对成虫进行毒杀。该方法取20个点,将榆树、杨树、刺槐等30 cm长的枝条浸于氧乐果乳油或敌百虫可溶粉剂的稀释液中,或喷匀后使其带药,傍晚时插入田间诱杀成虫。或者把它们和叶子一起放在一起在150~225个小山上喷40%氧化乐果800倍液,以诱杀成虫。 经过一个半月的效果调查,该地区的幼树有虫率只有4%,处于安全范围内。第二年春天又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还是没有超过安全线。效益估计,直接损失:补植费用 2000 元 ,捕虫费用 2800 元。 间接损失:一年量按现价值计算 3000 元。长远效益:如不及时捕捉,将造成附近 5公顷 6年生樟落混交林、3公顷樟落混交林受害,避免30万元的经济损失。 7、经验与建议 防治金龟子应细心、细致、适时、有效地抑制其繁殖。建议在林地中央种植农作物时,要注意秸秆的清除,保持林地环境卫生。必须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否则将造成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