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的专机降落北京时,迎接他的不是合作协议,而是长达9天的沉默。这位曾对"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摆出高姿态的领导人,此刻正为每年10亿美元的过境费低头,中俄用冷处理给乌兰巴托上了生动一课:地缘政治没有待价而沽的特权。
这条横贯中俄的能源大动脉,本可让蒙古坐收每年10亿美元过境费,带动全国GDP增长2%。但奥云额尔登年初的"附加条款"震惊谈判桌:不仅要中国援建高速公路,还索要专属出口港。当哈萨克斯坦主动请缨愿提供替代路线时,蒙古才惊觉自己并非不可替代。克里姆林宫消息显示,普京与托卡耶夫已就新路线展开磋商,这让乌兰巴托的算盘彻底落空。
蒙古的战略摇摆更令中俄警惕。这个夹在两大国之间的国家,2023年刚与北约举行联合军演,去年又将国内稀土开采权交给美国公司。俄乌冲突期间,蒙古对俄制裁的暧昧态度,早已在莫斯科外交圈引发震动。如今急转舵向的背后,是哈萨克斯坦的虎视眈眈——这个中亚国家已建成中哈天然气管道,过境费收入占财政预算5%。
北京会谈桌上,中方提出的条件直指要害:终止与西方军事合作、保证管道绝对安全、放弃第三国能源出口。对于年均气温零下20度的蒙古而言,失去这条能源生命线意味着GDP将萎缩8%,这正是奥云额尔登专机赴华的真正动因。地缘政治博弈的课堂上,中俄正用能源管道书写新规则:忠诚比地理位置更重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