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4年,新疆一小伙子给钱学森写信,信中指出钱学森的方程推导有误,没想到竟然收

1964年,新疆一小伙子给钱学森写信,信中指出钱学森的方程推导有误,没想到竟然收到回信,钱学森在信中回复:“我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也可见您是很能钻研的一位青年,这使我很高兴” (参考资料:科学网——钱学森:给年轻人回信承认自己论文有误2025/2/12) 1964年年初,看着窗外安静的雪景,郝天护的心情却格外躁动,此时的他正在酝酿一件大事。他心里也清楚,这件事实在太过冲动。 郝天护要干的这件大事,就是给当时已经是国际著名科学家的钱学森写一封信,和声名赫赫的钱老相比,郝天护就显得太过渺小,他只是新疆建设兵团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员。 为什么他要干这么一件疯狂的事呢?虽然在农学院就读,但郝天护却非常喜欢科学,特别是动力学方面的知识,课余时间经常找来相关文章阅读。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钱老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读着读着就发现了问题,这个发现让他大惊失色,钱老的方程推导竟然出现了错误。郝天护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按照论文内容进行了多次验算,最终还是认定,钱老错了。 出于对科学的热爱,他觉定给钱老写封信,指出他的错误。提笔写信时,他字斟句酌,写几句又放下,几次都想半路放弃。最后,凭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钱老的尊敬,他还是决定把这封信寄出去。 将信交给邮递员后,他的心没有一天平静过,整天都在想这事。就这样担心了几个月,突然有一天,同学告诉他收到一封信,让他去取。 看到信封上的名字,郝天护的心跳到了嗓子眼,钱老竟然给他回信了!他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双手颤抖地拿着信,一字一句地认真读起来。 信中,钱老对他的来信表示了真诚的感谢。他告诉郝天护,这封信自己很早就收到了,但因为研究工作太忙,一直没找到时间回信。对于他指出的问题,钱老也虚心承认了。 在写给钱老的信里,郝天护还提到了对论文的一些看法,回信中钱老也对此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认同郝天护的一部分观点,但对于另一部分他认为欠妥,并详细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钱老在这封信中的语气,完全是两个平辈在进行学术交流,没有一点大科学家和小人物之间的距离悬殊。在信的末尾,钱老再次对郝天护的来信表示了感谢,他陈恳地表示,希望郝天护能坚持这样钻研的精神,这是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品质。 看完信,郝天护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再次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将信纸贴在胸前,似乎感受到了钱老对年轻人的拳拳爱护之心。最令他感动的还有一个细节,就是钱老在整篇信中,都将年轻的郝天护称为“您”,这是多么平等尊重的精神! 在钱老的建议下,郝天护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观点写成文章,寄给了当时这一领域最权威的刊物。按理说,他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是不可能被编辑选中的,毕竟学报上刊登的几乎都是知名学者的文章。 但钱老特意叮嘱过学报,不要凭借身份来判定优劣,主编看完郝天护的文章后,认为符合发表的要求,便将他的文章编排在了1966年的一期中。 这次经历再次点燃了郝天护的学术梦,他之前本来就是清华的学生,后来因为时代原因中断学业,来到了新疆支边。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清华的研究生,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毕业后,郝天护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成了这一领域的专家。 回忆自己的前半生,郝天护永远忘不了钱老的这封信,他深情地说,正是这封珍贵的回信,让他重新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是钱老的鼓励,让他坚定了为科学奉献终身的信念。 在中国的文化中,有个非常特别的概念叫传灯,也就是上一代人将某种精神信念,传递给下一代,这种信念就成为一盏灯,一团火,在一代代人的精心呵护下燃烧不灭。 钱老之所以能够点燃郝天护的理想之灯,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传灯者。当年为了阻碍他回国,美国人使出了浑身解数阻挠。但为国家科学事业做贡献的信念支持着他,冲破艰难险阻离开了美国。 在决定归国前几年,钱老就被美国人监视起来,甚至企图以他是共产党的理由控制他,研究工作也陷入了停滞。那段时间,钱老遭受了非常多不工作的待遇,这更坚定了他回国的决心。 即使经历了这么多困难,钱老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初心,他的个人经历和人格魅力,也在无形中鼓舞了郝天护,最终成为他前进的不竭动力。

评论列表

pk128
pk128 5
2025-03-11 14:52
钱老的字好漂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