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平中南海里气氛凝重,李克农拿着刚破译的台湾密电,上面写着李静安已被处决的消息,短短几个字,像一记重锤,砸得人心惊,上海刚解放才三天,中央特科绝密档案里的关键人物,竟生死未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白) 李静安是谁?他的生死为何如此牵动着中央的心? “李静安”其实是一个化名,他原名叫李白,如果你喜欢看谍战老剧,一定听说过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他正是男主人公的原型。他长期活跃在上海,专门负责党的情报工作。 李白幼年丧母,很小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曾经因为不满残酷剥削,出言骂了地主几句,连长工也做不成了。他后来到过布坊做学徒,打算以后自己也做染布生意。 学到手以后,他跟着家中老人外出讨生活,赚来的钱全部寄回家里,养活年幼的弟妹。整整2年的打工生活,让李白看尽了世态炎凉,他深深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平等,穷人生活的不容易。他产生了要为穷人出头,改造世界的念头,后来就参加了革命。 1927年国民党的反动军官背叛革命,在长沙制造了上百起血案。整个城市都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士兵在搜捕革命者。 此时李白正潜伏在工人队伍中,他带领由工人组成的地下队伍,和敌人展开了游击战。白天对方戒备森严的时候,他们就隐蔽起来,晚上再出来搞突然袭击。李白的战术打得敌人昏头昏脑,方寸大乱。 因为他在这次行动中的英勇表现,还当上了游击队队长,当年末,他和战友们一起参加了秋收起义。这时的李白还是个年轻的游击队员,1930年,他才算正式参军。 进入部队后他主要负责宣传工作,彼时的革命非常需要电报人才,李白就被保送到无线电学校,专门学习电报传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红五军。后来,他还背着电台,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从此以后,在他的眼中,电台成了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 抗战后,他接到重要任务,前往上海开展情报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我党的地下秘密电台。为了隐藏身份,他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李霞”。 当时上海到处都是日本人的势力,还有国民党的眼线,工作环境异常危险。李白顶住了各种压力,最终圆满完成了组织交托的任务,成功建立了上海情报站。 情报站建立后,位于大后方的延安,就与这个抗战前沿连接起来,各种调度指挥都更加方便了。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上海的情况越来越危险,一个单身汉是最容易成为怀疑的对象。 上级为了他的安全,专门派来一位女战士配合他的工作,对外以夫妻相称。两个有着共同信念的革命者,在长期相处中发生了感情,后来便真的在一起了。 虽然李白有着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但狡猾的敌人还是嗅出了一丝味道。1942年,日本人发现了秘密电台的存在,李白夫妇成了重点怀疑对象。 日本特务根据信号追踪,对李白家发起突袭,将他们夫妇俩一起逮捕了。监狱中,李白和妻子吃尽了苦头,各种残忍的酷刑在他们身上轮番上演,但他们硬是一个字都没说。 为了打消日本人的疑虑,李白表示,自己只是个无线电爱好者,家里的器械都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因为重要材料都被他们提前销毁了,日本人也没问出什么东西。 后来组织把他们救了出来,为了安全,将他们送到了浙江。稍作歇息,李白就接到了新任务,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打入国民党的研究机构获取重要情报。 此时的李白,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和名字,李静安。成功打入内部后,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取了很多重要情报。国民党很信任他,一些美蒋、日蒋之间非常机密的通信,他都能搞到手。 好不容易等到抗战胜利,李白顺利完成任务,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上海,组织安排他继续负责密电工作。不幸的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李白的身份暴露了。 1948年年底,地下电台在与中央互传信息时被特务检测到了,他们顺藤摸瓜找到了秘密据点的位置,李白被当场抓获。 监狱中他非常硬骨头,始终不肯向特务低头。国民党高官看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多次威逼利诱,希望他能改换门庭给国民党效力。李白冷冷看着口若悬河,给他画大饼的特务,始终一言不发。 最终,特务没从他嘴里套到一点线索,他们的耐心也被耗没了,最终决定解决掉李白这个大麻烦。李白被害的时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可以说,他是满怀希望地倒在了黎明之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