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致癌!斯坦福研究:在家做一顿饭,等于吸20分钟汽车尾气 老李头今年67岁,退休后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家做饭。每天清晨,他都会在厨房里忙碌,锅铲在手中翻飞,燃气灶的火苗“呼呼”作响,油烟弥漫。然而,就在前几天,老李头在手机上看到一条新闻:“燃气灶致癌!厨房的致命杀手!”那一刻,他的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锅铲差点掉在地上。 “难道这些年,我一直在‘慢性自杀’?”老李头坐在厨房的椅子上,盯着那台用了十几年的燃气灶,心里五味杂陈。这台燃气灶,见证了他无数个清晨的忙碌,也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温暖的晚餐时光。如今,它却成了他心中的“定时炸弹”。无奈之下,老李头只能让儿子把电磁炉换上。摩挲着冰凉的新灶面,老李头感慨道:“咱家用了三十年的家伙,到底是养人,还是害人呢?” 燃气灶:厨房里的“隐形杀手”? 老李头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斯坦福大学曾开展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通过专业仪器对超过100个家庭的室内环境进行测量,发现不开抽油烟机的情况下,使用燃气灶1小时左右,室内二氧化氮浓度就会超标!而且,这种高浓度的二氧化氮在关闭燃气灶后的2到3小时内依然存在。尤其是居住面积不大的家庭,比如75平方米以下的住宅,二氧化氮暴露量的年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换句话说,居住面积越小,二氧化氮暴露的风险越高。 在美国,每年因二氧化氮暴露导致19000名成人死亡,50000名儿童出现哮喘。同样是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还发现使用燃气灶可能与白血病和其他血细胞癌有关。研究人员对87户来自14个县的家庭进行了8小时的厨房环境监测,结果发现燃气灶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苯含量甚至比二手烟还高。连续燃烧45分钟,厨房中的苯含量就会超标,并且在室内空气中停留数小时之久。更令人担忧的是,开不开抽油烟机,对苯浓度的影响并不大。要知道,苯是已知的1类致癌物,人体长期暴露在过量的苯环境中,患癌风险会显著增加。 如何让厨房“安全”起来? 老李头的故事并非个例,许多家庭都面临着类似的隐患。那么,面对燃气灶带来的健康风险,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开窗通风:厨房的“呼吸” 在家做饭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紧闭门窗。最好把窗户都打开,增加空气对流,让有害气体可以快速排出室外。即使烹饪完成,也不要马上关窗,最好等多通风一会儿再关。就像给厨房做一次“深呼吸”,把有害气体统统赶出去。 开抽油烟机:厨房的“盾牌” 在烹饪前,最好就把抽油烟机打开,并且调到最大功率。这样可以更好地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抽油烟机就像厨房的“盾牌”,能有效阻挡有害气体的入侵。别小看这一步,它对减少室内污染至关重要。 注意烹饪方式:厨房的“智慧选择” 不同的烹饪方式产生的油烟程度也不同。日常最好少在家做一些煎炸类的食品,减少油烟的产生。如果有电磁炉或者空气炸锅这类家电,也可以和燃气灶轮流使用,减少燃气灶的使用频率。毕竟,健康烹饪不仅是为了美味,更是为了家人的健康。 定期清洁:厨房的“美容” 燃气灶只要一段时间不清理,就会覆盖一层油脂。别以为它们只是看起来不美观,这些残留物在使用燃气灶时,会增加有害物质的释放。所以,定期清洁燃气灶很重要。就像给厨房做一次“美容”,让它始终保持干净和健康。 厨房里的4个健康隐患,你中招了吗? 除了燃气灶的问题,厨房里还有一些容易忽视的坏习惯,长期不注意也可能导致家人健康受损。以下4个方面,尤其需要警惕。 不开或早关油烟机:厨房的“隐形雾霾” 很多人习惯等炒菜油烟大了以后才开抽油烟机,或者直接不开,忍一忍就好。实际上,这样更容易制造油烟环境。家庭长期暴露在这样的有害气体中,会增加鼻咽喉炎症疾病,甚至诱发肺癌的出现。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油烟暴露与肺癌风险密切相关。建议做饭前就应该及时把抽油烟机打开,烹饪结束后也不要马上关掉,最好等3分钟,让厨房空气彻底“净化”。 炸过的油反复使用:厨房的“毒药” 在家炸完食物的油,很多人不舍得立刻扔掉,想着收集起来还可以多炒几个菜。其实,经过高温反复加热的油会产生反式脂肪酸以及有害的油脂氧化产物,比如苯等致癌物质。此外,保存不当也可能增加油的氧化速度,加速变质风险。这样的油,就像厨房里的“毒药”,对健康危害极大。 用饮料瓶盛放醋、酱油:厨房的“塑料危机” 相信不少人家中都出现过用喝完的饮料瓶洗净后装醋、酱油等调味品的情况。实际上,这种做法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这些塑料瓶本身只是针对纯净水、饮料等液体进行设计,材料多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但如果用来装醋等酸性液体,很可能会增加瓶子有害物的迁移量。而且塑料瓶也不宜久放,否则老化后的瓶子也会增加风险。 砧板、筷子长期不更换:厨房的“细菌温床” 用久了的砧板和筷子很容易出现划痕,这些沟壑长期与食物、水接触,会慢慢变成细菌的“培养皿”。特别是已经有霉点的砧板和筷子,即使煮沸或暴晒,也很难清除上面的黄曲霉毒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