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花了26年终于扶正了蒋经国,保住了蒋家王朝。然而蒋经国却用了一辈子也没有扶起他那3个儿子。最终感叹:“一个糊涂、一个荒唐、一个只剩可爱”。
1988年,蒋经国去世,让人意外的是,他并没有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几个儿子,而是交给了外人李登辉。这与蒋介石将权力传给儿子蒋经国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蒋经国的这一决定,似乎埋下了蒋家王朝彻底终结的伏笔。要理解这一决定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回溯到蒋经国本人的成长历程。 蒋经国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35年12月14日,远在苏联的蒋经国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当时,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在乌拉尔机器制造厂宿舍生下了他们的长子,取名爱伦。当这个喜讯传到中国后,蒋介石欣喜若狂,毕竟这是他的第一个亲孙子。 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后,并不是立即被委以重任。相反,他需要一步步证明自己的能力。蒋介石对儿子的要求格外严格,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在这段时间,蒋经国的私生活也有波澜。1937年,章亚若被安排到蒋经国办公室任秘书。一个漂亮能干的寡妇与一个年轻有为的有妇之夫,因工作朝夕相处,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1942年,章亚若在桂林医院生下一对双胞胎男孩,即蒋孝严和蒋孝慈。为避免丑闻,蒋介石亲自为两个私生孙子取名,但考虑到章亚若没有名分,这对双胞胎不得不随母姓章。更为悲剧的是,半年后章亚若离奇死亡,两个孩子由舅舅带回贵州抚养,从此与蒋家断了联系。 经过26年的磨砺与考验,蒋经国最终获得了蒋介石的完全信任,成为蒋家王朝的合法继承人。然而,当蒋经国自己面临传位问题时,他的三个嫡子却没有一个堪当大任,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站在生命的尽头,蒋经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大权交给谁?回望自己的三个嫡系儿子,他曾无奈地评价:"一个糊涂、一个荒唐、一个只剩可爱。"这句话道出了蒋经国心中的失望与无奈。 蒋孝文作为长子,本该是最有希望继承家业的人选。然而,成长在优越环境中的他,被蒋介石过度溺爱,导致性格骄横跋扈。蒋经国曾无数次尝试纠正儿子的行为,每当他得知蒋孝文卖弄蒋家长孙的身份,都会大发雷霆,将其训斥一番,外加一顿"皮肉之苦"。但这些努力往往被蒋介石的干预所抵消。每当蒋孝文被蒋经国教育后,蒋介石就会打电话告诉蒋经国:"你不应该用这么粗暴的方式对待孝文,要用温和的方式教导他。" 面对这种情况,蒋经国曾感叹:"总有人说清朝八旗子弟都是败类,我还认为是恶意诽谤。现在看到儿子这样,我才明白政治家族带给后人的不止荣耀和恩惠,还有不思进取的懒惰思想和骄横跋扈的性格。" 蒋孝文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堕落与荒唐。被送往军校,他只知抽烟喝酒、逃课骂教官,最后被退学;去国外留学,因驾车违章、偷东西被告,最终被驱逐出境。回台湾后,他整日花天酒地,纵情声色,最终为自己的放纵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因酒色无度再加上遗传糖尿病,蒋孝文曾一度陷入昏迷,虽经抢救脱险,但大脑已遭受不可逆的损伤,连简单语句都无法表达。1988年,他又患上喉癌,饱受病痛折磨。1989年4月,蒋孝文终因喉癌细胞扩散,在台北去世,享年55岁。 失望之下,蒋经国将希望寄托在了次子蒋孝武身上。相比蒋孝文,蒋孝武虽也不成器,但至少没有闹出太多让台湾民众怨声载道的事情。1969年,蒋孝武从慕尼黑政治学院毕业后,蒋经国谨慎地将他安排在"华欣文化事业中心主任"这个较为边缘的位置上。这一安排颇为用心:一方面,当时台湾民众对蒋家的"家天下"统治已十分不满;另一方面,蒋经国也担心蒋孝武难堪大用,贸然将他放在重要位置可能会适得其反。 然而,1984年的"江南命案"彻底断送了蒋孝武的政治前途。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在美国旧金山被暗杀后,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指向了台湾竹联帮,并暗示蒋孝武是背后推手。为平息事态,蒋经国被迫宣布蒋家不再继承"总统"职位,并将蒋孝武"发配边疆",派往新加坡任"台湾驻新加坡商务代表团副代表"。1991年7月1日,蒋孝武因急性心脏衰竭猝逝,年仅46岁。 最小的儿子蒋孝勇则是个另类。蒋经国之前对他寄予厚望,按照蒋介石的意愿让他进入军校。蒋介石曾语重心长地对蒋经国说:"咱们蒋家后人,不能光有从政的,更要有领兵打仗的将军才行。所以,孝勇现在是我们蒋家最后的希望了,还是让他进凤山军校吧!" 然而,蒋孝勇在训练期间腿部受伤,留下不可逆的伤害。此后,他向父亲坦承自己对军政事务没有兴趣,而是想要从商。蒋经国尊重了儿子的选择,结果蒋孝勇在商界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蒋孝勇曾短暂进入政界,通过各种手段挤进了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然而,正当大家以为他要继承家业时,蒋孝勇却突然请假出国进修,并将全家迁往加拿大定居。1996年12月23日,蒋孝勇因癌症在台北去世,年仅49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