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推荐几本可以与《置身之内》互为补充的书。 吴毅创作的《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

推荐几本可以与《置身之内》互为补充的书。 吴毅创作的《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夹叙夹议,更偏向于基层治理的难题。 推荐《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论述更为严谨细致,列举了大量数据,更偏向于论文。 推荐:周其仁的《城乡中国》,黄奇帆的《分析与思考: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战略与路径:黄奇帆的十二堂经济课》《结构性改革》《重组与突破》,周飞舟的《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 阅读顺序建议为:《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城乡中国》——《置身之内》——《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分析与思考: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战略与路径:黄奇帆的十二堂经济课》《结构性改革》《重组与突破》——《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 以下谈谈本书《置身事内》。 本书从去年到现在,用车载听书的方式陆陆续续听完。 如今我想,我大概明白《置身事内》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评分。 其一,何谓置身事内? 由对政策极为熟悉精通之人,模拟政策制定者、操盘者的视角去审视、复盘我们国家政策制定的背景、出台动因、政策内理、想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效果。 作者兰小欢参考了大量中外书籍,列举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中西实例,可谓庖丁解牛,细致入微,一针见血。 我们国家有十四亿人,广博的土地和海洋,复杂的民族,复杂的背景和历史沿革,复杂的文化风俗地理,治理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举一法而定全局的,也不可能举一役毕其功,不可能一劳永逸。 所有的政策都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完善,有的需要试点,摸着石头过河,有的不适应了,需要及时废止。 兰小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着我们去领略决策制定者的诸多考量—— 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如何划分,分税制改革的来龙去脉和深远影响,基层治理的条条块块、官僚体系、权力运行逻辑、事权划分的考虑,政府招商引资的门道,政府运转中复杂信息带来的深度影响和权力效果,城市化中的不平衡,我国的债务何来、风险何在,国内国际的失衡和影响,等等诸多,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很多读者讲,看完这本书,愤青气消了很多,对国家的政策方针多了很多理解,道理在于此中。 其二,作者的立场。 作者讲自己出生于1980年,长在内蒙古的边陲小镇,在北京、大连、上海、深圳、武汉都长期待过,除了在美国读书和生活的六七年,没离开过这片滚滚红尘。虽然见过的问题和麻烦可以再写几本书,但经历和见闻让他对中国悲观不起来。他可以用很多理论来分析和阐述这种乐观,但从根本上讲,他的乐观并不需要这些头头是道的逻辑支撑,就是一种朴素的信念:相信中国会更好。这种信念不是源于学术训练,而是源于司马迁、杜甫、苏轼,源于“一条大河波浪宽”,源于对中国人勤奋实干的钦佩。它影响了作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作者接受这种局限性,没有改变的打算。 这也是我始终坚信的道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对我们这个拥有无比深厚底蕴的国家充满信心。 最后,我想用书中令我映像极为深刻的那些观点作为结尾: “成功的政策背后是成功的协商和妥协,而不是机械的命令与执行,所以理解利益冲突,理解协调和解决机制,是理解政策的基础。” “在任何体制下,权力运作都受到两种约束:做事的能力及做事的意愿。前者取决于掌握的资源,后者取决于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避免把舶来的理论化成先入为主的判断——看到现实与理论不符,便直斥现实之非,进而把要了解的现象变成了讥讽的对象——否则就丧失了“同情的理解”的机会。” “中国人财富的压舱石是房子,美国人财富的压舱石是金融资产。这个重大差别可以帮助理解两国的一些基本政策,比如中国对房市的重视以及美国对股市的重视。” 最后一句—— “生活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