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5年,中国夫妇收养了4岁的日本弃婴,顶着辱骂,将其抚养长大。40年后弃婴回

1945年,中国夫妇收养了4岁的日本弃婴,顶着辱骂,将其抚养长大。40年后弃婴回到日本,没想到他从此杳无音讯。然而当中国养母脑出血瘫痪时,不停念叨:“儿子在哪?”日本儿子却回信:“请不要再找我。”

抗日战争胜利后,日军在宣布投降并开始撤离中国大陆时,有不少日本妇女和儿童在混乱中被遗弃。在这个背景下,李秀荣和她的丈夫赵凤祥在哈尔滨的太平区太安南二十道街35号收留了一个名叫野板祥三的日本小男孩。那时,李秀荣夫妇的生活主要依靠种地、养猪以及在市场上卖菜和卖水维持。

1945年11月的一个雪天,赵凤祥在市场卖菜归来时,偶然发现了一个显然受了重伤、手脚冻烂的小男孩。赵凤祥将他从雪地中救出,带回家中。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这孩子是日本人,小孩嘴里不时说出几句日语。尽管对日本人抱有深深的敌意,李秀荣和赵凤祥还是出于人道主义,将这个几乎奄奄一息的小孩收留下来,给予了医治和关怀。经过精心照料,野板祥三的健康状况逐渐好转,他被夫妇俩视为己出。

尽管李秀荣夫妇对他的关爱无微不至,但野板祥三的日本身份并不容易隐藏。小孩子经常会无意中说出日语,这在社区中很快便引起了轰动和不满。很多邻居因为历史的仇恨,将李秀荣一家视为“汉奸”,对他们进行辱骂和攻击。

尽管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李秀荣一家选择继续收养野板祥三,甚至还让他上学,努力为他提供一个正常的生活。但他在学校中因为语言障碍和身份差异遭受了不小的困难,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和嘲笑。这种环境最终导致了他在上小学四年后的一次课堂事件中决定放弃学业。

此外,李秀荣夫妇面临的困境不止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最严重的是李秀荣因为一次邻里冲突中的意外摔伤,导致大月份流产,从此丧失了再生育的能力。此事对李秀荣和她的家庭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连串事件的压力下,为了追求一个更平静的生活环境,李秀荣一家最终决定离开哈尔滨,返回河北的老家。

在1958年的春天,野板祥三在天津动力机械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就在他离开的前几天,他的妻子李秀荣为他操办了婚事,他们不久后生有两子三女。那时,野板祥三的妹妹赵连芹观察到哥哥虽然文化不高,但聪明且学习能力强,他从一个简单的锅炉工人成长为了一名质量检验员,技术娴熟,得到了工厂的认可。

然而,幸福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几年后,河北老家遭受连续的自然灾害,家中陷入了困境。面对家中的饥荒,李秀荣带着年幼的儿子前往女儿赵连芹的家寻求帮助。不久,赵连芹的丈夫因病突然去世,使野板祥三不得不从天津急忙返回家中处理后事。

工作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野板祥三调往内蒙古的呼和浩特继续他的职业生涯,但他总是抽空回宁夏探望母亲和妹妹,维系着家庭的温暖和联系。到了1990年,生活逐渐稳定,赵家人开始帮助野板祥三寻找他在日本的亲人,这是李秀荣长久以来的愿望,尽管知道这可能会导致与养子的分离。

赵连芹和她的儿子赵晓东陪同野板祥三一起前往哈尔滨,帮助他确认自己的身份。在哈尔滨,野板祥三手臂上的牛痘疤痕证实了他的出生细节,最终,他于1992年12月前往日本寻亲。然而,归来后的野板祥三仿佛变了一个人,他的言行和对家人的态度出现了巨大变化,尽管未曾详述,但他透露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是日本军官。

1994年2月,野板祥三和妻子朱秀英及家人决定迁至日本横滨,尽管在离开前他曾承诺永不忘记养母和妹妹。然而,这个承诺最终未能兑现。在他回到日本后,与家人的联系完全中断,令李秀荣备感伤心。1997年李秀荣摔伤后,她努力联系野板祥三希望他回国探望,但遭到拒绝。2001年,李秀荣脑出血后瘫痪,情况危急,但野板祥三仍然不愿意回国。

赵晓东后来无意中发现,家庭可以提出赴日本或经济补偿等要求,但野板祥三从未透露过这些信息,甚至还代替不识字的人签名,此行为令家人更加失望。李秀荣在生活无法自理后,寄居在女儿赵连芹家中,尽管心里一直牵挂着儿子和孙辈,但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养育他几十年的母亲会被他如此冷漠地对待。

如今,关于野板祥三的下落仍是一个谜。他的行为历来让人感到失望,而他的养母李秀荣,在经历了四十年的耐心和痛苦后,已经去世,留下了未解的遗憾。在她生命的最后,祥三似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亏欠,但为时已晚,他无法弥补对这位“中国母亲”的伤害。

野板祥三和李秀荣的故事只是众多跨国养育故事中的一个。虽然那一代日本遗孤逐渐步入老年,但他们和中国养父母之间的深厚情感并没有随时间淡去。这些遗孤的子女,继承了父母之间的友好大旗,继续参与中日交流活动。

评论列表

军A·0001
军A·0001
2025-03-06 00:38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