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让人哭笑不得!全校本科生考研通过率100%! 昨天,江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则喜报成功出圈:"2025届本科生考研全部上线,通过率100%!" (详见附图) 这金光闪闪的数据,乍一看让人直呼"卧槽,这是卷出天际的学霸集中营?" 再一看校名,网友懵了:等等,这不是个专科学校吗?哪来的本科生? 更有人灵魂发问:这怕不是全校只有一个考生,考完直接保送吧? 面对舆论质疑,校方淡定回应:"共有8名考生,都是'4+0'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学籍在本科院校,人在我们这儿上课。" 好家伙,原来这波操作的精髓在于——联合培养≈学历贴牌! 学生名义上是某某本科的"亲儿子",实际上在专科院校完成四年学业,毕业证上盖的却是合作本科的章。 这波"借壳上市",既让专科院校喜提"本科培养成果",又让本科院校轻松扩张招生,简直是教育界的"资源置换"天花板。 但问题来了:当一所专科院校用8个"贴牌本科生"的100%考研率来宣传教学质量时,这和某宝卖家刷单搞"100%好评"有什么区别?普通本科高校动辄上千人考研,能有个30%上岸率都要敲锣打鼓,而这8位"天选之子"的辉煌战绩,究竟是实力碾压,还是精准控分? "4+0"项目本是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而生,如今却成了某些院校的"镀金流水线":专科学校摇身一变成了"本科培养基地",学生拿着本科文凭却未必享受过真正的本科教育资源。 这不禁让人想起超市里的"康帅傅"饼干:包装看着挺像,细品总觉得哪里不对。 说到底,这场"100%考研神话"的狂欢,不过是教育内卷时代的又一荒诞注脚:当高校们忙着用"联合培养""协议办学"的花式操作给学历注水,用个位数的"完美数据"充当门面时,我们或许该问一句——教育的本质,究竟是在培养人才,还是在生产学历快消品? (老教授提示:下次看到"100%通过率",建议先数数分母。因为,当样本量小到能凑一桌麻将时,奇迹发生的概率总是特别高。) 对此 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