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听说郑渊洁先生要退出社交媒体了,他说他不想跟AI比着写,又想过平静的生活。这个消

听说郑渊洁先生要退出社交媒体了,他说他不想跟AI比着写,又想过平静的生活。这个消息让人遗憾,但是他过去四十多年里已经为我们创作了太多故事,现在他可以去做任何更想做的事。

今天在大家眼里,郑渊洁是一个智慧可爱的老爷爷,但我当初读他的书时,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位个性鲜明的愤怒青年。

我在他的童话书里,看过一点他的简历,他学历不高,心高气壮,经历的坎坷颇多,凭一股气硬撑下来,能熟练运用500个汉字,写出了一个“童话大王”宇宙。

当年的写作圈,看资历,看学历,看师承,看出身(好像没有改观呢[摊手]),许多正统出身的作家用这些东西打压他,但他偏要做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让你恨得崩牙,怒的硌脚,气的堵心。

这股勃发之气充沛在他的笔端,他用一个个童话故事,反复告诉小读者们(比如80后的我),你们要尊重自己,要相信自己的价值,要分辨真善美。

我读的第一本他的书,名叫《皮皮鲁和鲁西西》,是这对著名兄妹的短篇故事合集。在这本厚厚的书里,我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驯兔记》是讲一个正常的孩子,在不正常环境里的孤独,但即使孤独,也要坚守自我的真实。

 《皮皮鲁分身记》讲僵化的学校教育,如何让一个有绘画天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死气沉沉的人。

 《红沙发音乐城》讲比起大学教授与学院派音乐家的头衔,拥有真正创作的能力,才更受人尊重。

 《309密室》讲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黄金,而是黄金一样的心灵。

 水姑娘、回音壁、虎山历险记,都在讲被成人世界打为异类的孩子的孤独,以及这孤独的孩子闪光的天性。

如果你读过郑渊洁的书,特别是早年皮皮鲁系列,就会发现,郑渊洁简直是学渣们的圣诞老人,对小学渣们使劲鼓励、表扬、肯定,反过来,《罐头小人》这个故事,简直把学校评判好学生与坏学生标准之荒诞伪善,揭了个底朝天。

甚至他对学渣们的支持,有一种过度的倾向,在皮皮鲁与鲁西西成长的世界里,学渣们有着不受污染的天然本色,而学霸则被扭曲的教育污染了天性。

所以身为学渣的我,初读这本书,感受就是爽,久旱逢甘霖,书中遇故知。这本书里的一字一句,简直都像从我心窝里往外掏话,又像不停把一字一句说进我心窝。我当时就确定,作为一个小学生,人生最大的知己,最好的导师,就是郑渊洁叔叔。

不夸张的说,这本《皮皮鲁和鲁西西》是最早影响我的一本书,它让我变得很“轴”,无论我事实上多么学渣,也自信自己拥有才能。无论父母与老师如何评价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坏学生,我也不曾失去自信,不肯贬低自己。相反,每当学霸被老师,被大人、被同学重点夸奖时,我都会面带微笑,心里不以为然。

没有一个权威值得你言听计从,没有一种褒贬值得你不加思考,没有一个宇宙值得你消弭自我。

还有最重要的,不要像驯兔记里的乖孩子们,被迫扭曲天性变成一只兔子,如果必须穿上伪装,也要记住自己是个正常人。

这就是我读郑渊洁童话的心得,他的书我读的不多,这一本《皮皮鲁与鲁西西》,买于30年前,一共415页,我当年翻了又翻,甚至中学时还会拿出来读一读,至今还放在家里。

读郑渊洁不太好的一面,是被他的童话骗了,跟着做了许多糗事,因为信以为真,我在家里泡过豆芽菜,守了一夜,想等它们长成豆芽兵。我用高压锅蒸石头,学皮皮鲁一掌断石。我将收音机的指针使劲扭到极限,也没接收到未来的声音。至于端一盆水放在床下等水姑娘出现,这种傻事我怎么可能会说。

我还读过《舒克与贝塔》,爱死了这两个家伙,但是看到真老鼠还是厌恶啊。

我后来自然不读郑渊洁了,有一个名叫长大的俗气东西,会驱动你去追逐更成人世界里的秘密。中学开始,金庸接管一切,然后我又去读大仲马,读巴尔扎克,读毛姆,一直读到菲茨杰拉德,每一个作家的书,都代表在一个年龄段时的所思所想,但这些书都在我脑子里汇成一个观念:要尊重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这个观念的源头,就是郑渊洁。他就像横在溪流中的一块山崖,我们是一代代绕他而去的水花,我们拍拍他的崖岸身躯,收到他一个回响鼓励,于是继续兴高采烈远行。新的水花会源源不绝流过来,对他念念不忘,而他必有回响。

 《一代宗师》讲薪火相传,“拼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郑渊洁不是端着架子的宗师,他就是一个给孩子讲童话的人,而他的童话,惠及过许多人的心灵。

我就是其中一个受惠过的人,所以应该送上一句迟到的感谢,谢谢郑渊洁先生,祝你未来的生活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