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28年,23岁的王树声被敌人追杀,一个大娘将他拖到自家地窖中藏了起来。不久后

1928年,23岁的王树声被敌人追杀,一个大娘将他拖到自家地窖中藏了起来。不久后,她却告诉敌人:“王树声就藏在我家!” 1951年8月,湖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回到了麻城,这是他离开家乡后的第一次归乡之行。作为当年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他此行的最深愿望就是找到那位曾在自己生死关头救命的英雄母亲——周大娘。 王树声抵达麻城后,走访了多个地方,却始终没有找到周大娘的身影。乡里的人告诉他,周大娘的儿子们大多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而她的房屋也在敌人肆意烧杀中被焚毁。没有了依靠,周大娘不得不开始流浪生活,靠乞讨为生,至于她如今的具体状况,已经无人知晓。 就在他准备离开家乡的前一天,他再次来到了周大娘家原址的附近。站在河边,他眼前的景象让他愣住了。那座曾经熟悉的房子早已变成废墟,残垣断壁上弥漫着岁月的苍凉。王树声站在河边,心情复杂,正当他陷入深深的思绪时,忽然眼前一亮。 在对面的河岸上,他看到了一个瘦弱的老妇人,尽管岁月改变了她的模样,但她那熟悉的身影依然让王树声一眼认了出来——那正是周大娘。 心中激动的王树声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河水中。河水没过膝盖,王树声拼命地在水中挣扎,跌跌撞撞地朝对岸跑去,同时他大声喊着:“大娘,树声来了,树声来了……” 终于,他艰难地上了岸,跪在了周大娘面前。泪水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王树声泣不成声。面对着他,周大娘的眼神满是惊讶与温柔,她慢慢开口:“树声?是你吗?真的是你?” 王树声哽咽着回答:“是我,我是树声,儿子回来了,我带您去北京,我侍奉您。”对此,周大娘眼中并没有贪恋荣华富贵的渴望,她只轻轻地说:“好孩子,你回来就好。北京我不去了,您有空给娘写封信,知道你还好,我就知足了……”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出生于1905年,来自湖北麻城的乘马岗区项家冲。父亲在他6岁时去世,母亲在他9岁时也离开了人世,年幼的王树声不得不在困境中独自生活。但这些早年的艰难并未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心中对改变社会、改变命运的渴望。 在上学时,王树声展示了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爱国情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形成了进步思想,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20岁时,他受聘于家乡的乘马岗初等小学任教,并迅速升任校长。 正是在此期间,王树声开始接触到更为广泛的思想,并受到进步人士的影响。很快,他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开始领导农民武装运动,积极推动社会变革。 1927年,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不久,王树声积极参与组织了黄麻起义,这次起义成为了他革命生涯中的重要节点。他不仅参与了起义的筹备工作,还亲自组织起义的武装力量。 黄麻起义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它标志着王树声在革命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在黄麻起义后,王树声和起义的武装力量转战至木兰山进行游击战,继续抗击敌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树声被调回黄麻地区,继续参与开辟新的根据地,特别是在柴山堡的斗争中,他领导的队伍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命运却在此时给了他沉重的一击。由于叛徒的告密,王树声的行踪暴露,他被敌特人员盯上并准备抓捕。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王树声选择暂时躲避,寻找逃生的机会。 就在他被追捕时,偶然遇到了一位老人的帮助。周大娘,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和自己的儿子王政道早已商量好,准备为王树声冒险。在王树声的逃命路上,周大娘毫不犹豫地将他藏匿在家中,叮嘱他躲好,不管外面的事情如何发展,都不许出来。 与此同时,周大娘果断将自己的儿子王政道推了出去,替代王树声面对敌人的质问。当敌人到来时,王政道为了保护王树声,毅然承认自己就是王树声,最终被敌人抓走。 王树声最终得以逃脱,但周大娘的儿子却因此丧命。第二天,王政道的尸体被敌人悬挂在村口的大树上。王树声得知此事后,内心充满了愧疚和痛苦。他发誓,从今以后,他要像周大娘的亲生儿子一样,尽一切可能来报答她的恩情。 此后,王树声投身了更为激烈的革命斗争。他参加了长征,历经艰难困苦,继续为共产党的事业奋斗。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投入到抗日战场,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王树声依然活跃在前线,直至新中国的成立。无论身处何地,王树声始终未曾忘记那位为救自己性命而牺牲儿子的英雄母亲周大娘。 参考资料:汤少云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部编. 《开国将帅》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