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15xxx69 60 2025-02-15 21:46 现在应该也是一个nb人物 YOUKE 回复 03-04 16:44 退休了 用户15xxx69 回复 YOUKE 03-04 17:20 这个年纪,大概率返聘,还在发光发热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48 2025-02-18 07:06 假档案,那时还用铅字打印机,所有文档都需要打字员手工排版印刷,做表格更是难上加难。这明显是现在的自动打印机印刷的。而且那时手写档案多用二简字,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二简字是什么东西了。 富民文和 回复 02-18 20:56 我告诉你这样的登记表都是大的印刷厂统一排版印刷。所以是真的 pepeng 回复 02-18 20:29 不用去档案馆看,这表我86年高考后填志愿时填过,基本上一样
老鲍 41 2025-02-17 22:52 老爷子选的专业,放在今天,依然是顶级的 哒哒哒 回复 02-18 23:37 是的,四大工学院,,确实厉害👍 眼镜哥 回复 02-23 08:59 正是,后来改成华中理工大学,再后来就是华中科技大学。
任杰勛 34 2025-02-17 12:28 只有不犯错误不主动离开体制,估计有副厅以上了。 尚可 回复 02-23 15:05 我刚参加工作时有几个老工程师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有人大的,南大的,退休也没提个副科。我后来离开体制,一个同事复旦财经系毕业,也是体制内出来的四十多岁也没有发财。人的际遇不是你想的那样。 无根之萍 回复 02-21 21:38 看见那个红印章了吗?看看人家第一志愿第一个填的是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抠鼻]
花君 27 2025-02-17 16:26 这报名的志向一看就是有远大理想,热爱生活,喜爱钻研! 上天入地,物理到生物! 现在已经是中科院的大佬吧! 山寨人生 回复 02-20 11:54 没看到录取章吗? 石棱 回复 02-19 12:29 只要不懈怠不犯错,在教研等体制内的领域的话早是教授研究员了,至于是不是院士就不一定了。
用户10xxx38 26 2025-02-17 18:05 这些个人资料60岁退休前由单位退回本人。80至2024计44年填表80年时17岁,两数相加61岁,可以说现已退休了。 用户10xxx38 回复 02-19 21:11 不是档案退回而是属於个的一些证件退回,我70多岁了毕业证都退回了。还有一些个人其它证件。 zhanghegang 回复 02-19 19:53 挡案退回本人?!有这样的事?八旬老汉怎么不知道?连当年高考得多少分都不知道啊!当年我们高考是不告诉你分数的
裹叶虫 12 2025-02-21 07:54 那时候,小学毕业有三成以上的升不了初中,初中毕业有七成以上升不了高中,高中毕业有九成以上的升不了中专和大专(大学)。能大部分报后来985学校的,很牛了。当然也靠家庭条件好,他父母应该是西藏民族大学的教职工。 响v 回复 03-03 13:49 我91年苏北农村小学考初中还有将近一半人上不了,94年一个学校初中能有10个人考上中专就了不得了
百事 9 2025-02-16 14:57 那时候是要贫下中农家庭才是好的吧?我老爸那会是国家第一年恢复高考的大学生,贫下中农家庭成分,读书不要钱,有饭吃,有工分补,毕业就分配,他同学堆里都是领导。但是耐不住他作死,国家鼓励下海经商的时候,他是真下海了,事实证明会读书的人,经商不一定靠谱[哭笑不得],我妈娘家给我老爸开厂买生产线,全给他老人家败光了[哭笑不得] 推老奶奶闯红灯 回复 02-17 12:21 所以改革开放前 只看出生不看能力 一穷二白是有道理的
LZY 9 2025-02-18 20:24 这也就是有实力不用担心,按理说所报志愿不符合高中老师要求的,当年一是高考结束后一周左右分数没下来就要估分报志愿,二是没有现在的信息化条件,高校录取人工调档很费时间。因此如果同批志愿报的学校太接近,分数又不是很高不占优势,极有可能第一批次全部滑档,因此高中老师要求同批次一定要拉开档次,以保证被第一批次院校录取。 驻倭华军 回复 02-22 21:23 你哪个年代的人了?以前都tm的先填志愿后考试。我高考那会还是全国统一一套卷,tm的高分落榜的,你知道有多少吗? LZY 回复 驻倭华军 02-23 10:51 1985年考上的现在的985大学,你说我知道多少
用户49xxx65 4 2025-02-18 14:53 山东参加高考,家庭住扯是陕西。 LZY 回复 麦田 02-21 23:57 有可能,但也可能是解放后父亲辈来陕工作。你说的是指清朝同治年间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移民。焦云龙(1840~1901),字雨田,长山县(今属淄博市)周村区贾黄乡丁家庄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进士。历任陕西省三原、安康、富平、长安、咸宁等县知事。光绪四年(1878),焦云龙时任三原知县,他致信山东乡亲,鼓励他们迁陕垦殖;在父亲病逝回山东长山老家奔丧时,他又直接动员山东人到陕西,称“落户西安府,人人有饭吃,家家有地种,天天吃白馍”。在焦云龙的呼吁下,仅1880年就从山东等地招徕灾民2万余人。此后的60余年,不断有山东各地移民来陕。如今在关中地区渭北平原的400多个山东村庄中生活着30多万山东移民后裔。 麦田 回复 02-21 23:17 陕西有一批祖籍潍坊的山东人,当时山东人有闯关东的,有很少一部分去了陕西,有个纪录片看过,一个陕西小伙步行去祖籍地潍坊,我估计是那批人的后代。
用户14xxx23 4 2025-02-20 16:07 个人信息和院校专业的字不像一个人写的,还有这个计算机的算字是咋写的,咋看都像林字 用户10xxx70 回复 02-24 09:37 我会写 南海一小岛 回复 02-23 03:38 77版简化字
JYYX 3 2025-02-16 10:08 那时候都可以没批次5个志愿了。为啥我们90年代末才3个。 云水*﹏禅心〆 回复 02-17 19:20 对 业余科幻小说家 回复 02-18 12:43 已经扩招了,相当于俺们那时候的自费生
传说中的狼 3 2025-02-18 17:07 假的,1980年,还没有电脑,更没有电脑排版的字体,全部是铅字手工打印的! LZY 回复 02-18 20:41 仔细看,表格的线很多粗细不一致,也没对齐,而且交点有间隙 富民文和 回复 02-18 21:03 这样的表格都是统一由印刷厂印的。太正常了
小八辣子 2 2025-02-16 07:13 出身是干部?不该是中下贫农么[抠鼻] 叮当 回复 02-17 08:47 估计家长吧 用户10xxx89 回复 02-18 19:42 出身干部就是指家长
大王 2 2025-02-17 07:41 1980年已经没有革委会了 用户84xxx46 回复 02-18 00:10 有 用户11xxx04 回复 02-17 22:38 谁说没有了,我在档案见过90年代初还有呢
岳麓 2 2025-02-17 12:44 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 岳麓 回复 麻源道人 02-20 14:54 华中工学院后改名华中科技大学 麻源道人 回复 02-20 12:28 这是80级的,只能是华中工学院毕业生,不可能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
用户14xxx73 2 2025-02-17 20:35 相当牛的,那时代招生少,应该是一个省前1000名的!大专都没填! 富民文和 回复 02-18 21:01 应该是500以内。80年重本全国几万人,华工一年也就几百人。 LZY 回复 02-18 20:28 一是对自己有信心,而是如果真的万一了,就复读
焰火 2 2025-02-19 01:00 报考有屁用,考没考上又不知道,当年这玩意大部分人考不上。 英知文 回复 02-22 07:46 发图的人没说是自己吧 英知文 回复 02-21 22:21 第一志愿上有个红色的小戳,看见了吗
w×g 1 2025-02-18 23:09 假资料,当时的山东大学不是重点,比不上重点的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用户10xxx76 回复 02-19 01:04 开玩笑,山东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自己去查下,以前的山东大学比现在的地位还高,现在是衰落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