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理来中国一趟,俄方最想听到的承诺,中方没有直接给

奉清雅 2023-05-27 15:31:03

前不久,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访问中国,与中方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但外媒却发现了蹊跷。

据悉,米舒斯京这次访华,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此前中俄高层会晤达成的共识。在涉及能源合作的时候,俄方提到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相关事宜。

但最终中俄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并没有提及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外媒由此揣测,中国之所以没给俄罗斯这个最想要的承诺,很可能是因为双方的价格没谈妥,从而推迟了该管道的建设工作。

【外媒报道截图】

当然,这则报道的真实性还有待商榷。但需要明确的是,现在距离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正式开工,还有好一段时间,日期都还没确定,远远谈不上“推迟”一说。因此没必要大惊小怪,磋商有分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有一种可能是,这个项目,俄罗斯方面比较上心,而在我们这边的优先级却不算太高。只不过,无论怎么看,这里面起决定性作用的都不会是价格因素。

这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合作,特别是这种直接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的单子,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那么,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用菜市场讨价还价的思维来看待。

而定价也不是一方给个价格,另一方提出打个折这么简单。比如中俄两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影响定价的除了能源交易的商品价格,可能还会涉及能源开采冶炼的技术水平管道设备的走向及铺设周边沿线基础设施翻新建设等,都可能影响到能源贸易的定价。

【影响能源贸易定价的因素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能源定价不见得是固定值,而有可能随行就市。比如,以某一个交易周期的平均价格加权系数通过相关计算公式得到价格区间,具体的商品售价在这个区间内浮动。中俄一般签署能源贸易的协议,都是比较长期的合同,有些协议周期可能高达数十年,那么这些价格问题,在管道建成之后输气之前都有机会慢慢谈。

对买方而言,要考虑的是终端定价的市场接受程度问题,对于卖方来说要考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问题,这都是基于市场原则的合理诉求。市场原则是双方谈判的重要基准,经济利益是双方合作的首要考量。所以价格可能会成为影响中俄合作进程的因素之一,但绝对不会像报道口径中那样是决定因素。

毕竟如果从战略的角度看,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是保障我国能源进口多样性的一个举措,在这个框架下,如果单从价格着手谈这个合作,显得太过于片面,我们也没有必要在价格层面斤斤计较。

【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大项目】

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过去可能因为价格分歧政策沟通不到位或者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因素,存在一些比较消极的例子,但是在目前的局势背景下,双方合作的意向是绝对大于分歧的。从中国的角度看,保证能源进口的多样化,确保能源安全是中国的重要关切,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基于这方面的需求。

而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目前俄罗斯面临严厉的经济制裁,此前虽然依赖能源出口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其单一的经济结构还是给自己埋下了隐患。所以俄罗斯想要更多元化的能源出口方式,来为本国能源找到需求稳定且强劲的市场。

除此之外,俄罗斯自身有带动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那么基于俄罗斯“向东看”的政策,规划途径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优先级别相对较高,俄罗斯自然也更重视这方面的合作。

既然中国要进口能源,俄罗斯需要强势的买家,在能源贸易往来的大框架下,双方已经具备商谈的前提条件,也有机会在这方面消除分歧,达成共识。

【米舒斯京前不久来中国谈合作了】

值得注意的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与中俄远东线是不同的。中俄远东线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合作,而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中俄蒙三方参与。双边乃至多边合作中的变数,肯定会因为参与方的增加变多,这就不是一家大力推动就能成事的了,其他的参与方可能也会有各自的利益考量,比如蒙古指不定就有可能成为这次合作中的不稳定因素。

此前蒙古受“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某些政治精英对西方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他们有了担心,目前西方的政治风向对中俄并不友好,蒙古如果与中俄有密切往来,可能给蒙方带来相对消极的影响。有鉴于此,我们也要考虑到,管道开工到落成期间,西方国家会不会通过蒙古施加影响力,干扰中俄能源合作。

【合作中出现分歧很正常,合理管控分歧就好】

现在距离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开工还有至少一年的时间,客观来讲,这段时间里出现变数是有可能的事情,而且也不是一件坏事。问题出现得越早越好,这样就能留给中俄蒙三方通过务实对话,妥善解决的空间,在管道项目正式动工前,把所有不稳定因素降到忽略不计的地步。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