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饺子原名杨宇,1980年出生在四川泸州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医生。从小饺子的梦想就是长大当一个漫画家,但高中填报志愿时,他还是选择了和父母一样的专业,因为他发现漫画不能当饭吃。但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大三下学期,临近毕业时,他的一位同学转行做了软件,并推荐他一款好用的动画制作软件。压抑多年的梦想再次觉醒,于是他转行做漫画了。
许多人认为他放弃铁饭碗是个傻子,但好在父母一直理解并支持他。
饺子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性格中确实有哪吒叛逆的一面:“比如我考上医科院校却从事动画行业,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但我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不被外界左右。”
光鲜的背后是无数个“死磕”的日夜。他的处女作《打,打个大西瓜》耗费三年打磨;《哪吒1》历时五年打磨剧本,推翻过63版故事大纲,手绘超过6000张分镜稿;凭《哪吒1》大火之后,又带着团队闭关五年死磕续作。他就像自己做出的角色哪吒,不服输,不认命,没有捷径,只有死磕。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破50亿元,成为当年票房冠军。历时5年多,电影原班人马交出了这部续作。创作期间,导演饺子要求,“必须倾其所有,去实现最好的效果”。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不仅能“下海”,还能“开海”“闹海”。全片特效镜头数量已经超过前作全片镜头总数。导演饺子坦言,“《哪吒之魔童闹海》如果砍镜头,都是因为时长的压力才砍掉的,而不是因为完不成特效。”
最终,《哪吒之魔童闹海》用一千九百多个特效镜头、一万多个特效元素,交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导演饺子说:“一定要做观众没看过的、能造成强烈视觉冲击的东西——这样才有价值。”
在制作《哪吒之魔童闹海》时,导演团队曾寄希望于找一些国际团队来帮助完成重点镜头,但效果并不理想,最终是中国的团队不断打磨、兜底,才实现了理想中的效果。
在饺子看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主要在于作品本身,在于剧本、故事、角色等核心内容,“这些不是能外包的东西”。#饺子背了半个月终于有人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