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发了一篇分析哈马斯的短文,就看到刘丽君因支持哈马斯被美方遣返的新闻。
仅从法律层面讲,刘丽君如果坚持自己支持的是巴勒斯坦人民,而不是哈马斯,其实美方想要遣返刘丽君并不容易。
从法理维度审视,当涉及表达立场的法律界定问题时,若刘丽君能有效区隔对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的道义声援与对特定武装组织的政治支持,则美方在实施出入境管制时就会面临复杂的法律论证要求。然而现实案例表明,刘丽君自己可能都没搞明白,自己到底应该支持谁。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她在公共话语体系中逻辑思辨教育的结构性缺失。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美国政府的亲以立场具有显著的地缘政治延续性。但正如我在上文中指出的,值得关注的是,不仅传统西方国家,包括诸多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主体,已在反恐与区域安全框架下形成对极端组织的普遍警惕共识。
这种共识的形成本质上与人类文明进程同步演进——当现代国际关系准则逐步取代丛林法则,当政教分离原则成为现代国家建构基石,任何形式的极端民族主义与宗教原教旨主义都不可避免地遭遇文明社会的集体抵制。
而在这样的美国国内小环境和国际大环境下,刘丽君还自以为站在了正义的一面支持哈马斯,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愚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