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川普暴跳如雷,中方对美国“卡脖子”的威力逐渐显现了!五角大楼已乱成一锅粥!
当地时间1月28日,据美国彭博社报道,一架隶属于美国空军第354战斗机联队的F-35A战斗机在28日中午12时许,在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附近的艾尔森空军基地坠毁,飞行员在飞机失去动力之后果断弹射逃生,不过依旧在逃生过程中受伤,目前已经被紧急转运至附近医院接受巴塞特陆军医治。
根据随后美联社的报道,我们发现这架战斗机是在一场紧急起降训练和空中特情处置演习时坠毁的,也就是说这架F-35A战斗机当时正在执行战备演训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遭遇“飞行故障”(不排除软件控制出现重大故障),然后在机场上空失去动力,并坠毁到机场跑道上。
美国空军第354战斗机联队指挥官汤森德在28日下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名飞行员在升空后不久就遭遇了“紧急故障”,随后飞机失去动力发生坠毁事故。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东大和俄罗斯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空域展开“战略巡航”飞行,导致美军不得不在埃尔森空军基地进行大规模F-35战斗机部署,为此美军耗资40亿元在该空军基地进行长期战备值班的扩建工程,为5000名美国空军战斗人员及其家属修建大型驻地和生活区。
分析人士指出,近几年来,F-35战斗机事故频发,2024年5月,一架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B(最新block4批次原型机)战斗机刚刚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工厂起飞进行空中转场飞行,随后就在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国际机场附近坠毁,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飞行事故也是战斗机在国际机场21号跑道起飞后不久,就发生了紧急事故,导致F-135发动机空中停车,继而战斗机立即进入失速状态。
仅仅最近两年,F-35战斗机就发生了5起坠毁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30多起紧急空情或其他重大事故。我们看到,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东大集中精力将东大零组件和部件供应链“移除”出美军战斗机生产体系中(F-35战斗机有大量零组件和原材料来自东大供应链),这给美方军工企业的装备生产带来了巨大混乱,陡然增加的生产成本让本已经雪上加霜的F-35战斗机扩产计划胎死腹中。
去年开始,东大有针对性的对美方军工生产的核心零组件、用于火控系统、发动机和精密电子仪器的主要原材料进行了限制,这给美方F-35战斗机的生产带来沉重打击,一方面洛马公司在该型战斗机生产上的管理漏洞和项目推进上存在巨大问题,另一方面,原本在研发领域上出现的大量技术缺陷和东大的各方面“卡脖子”让F-35战斗机问题层出不穷。
第一是F-35B block4批次升级计划多次陷入困境,根据美军方原有升级计划要求,F-35B block4批次需要进行TR-3软件升级(“技术更新”-3方案升级),这是整个block4批次升级计划的基础支撑,也是该型战斗机性能提升的关键项目之一。
然而截至目前,TR-3软件升级推进缓慢,技术问题层出不穷,试飞战斗机曾经出现空中软件死机,导致战斗机显示屏全部黑屏的紧急情况。随后,该技术升级计划于2023年7月开始暂停交付,近110架F-35战斗机堆积在洛马公司位于得克萨斯州沃思堡的工厂里无法交付。
第二、由于最新版本的F-35战斗机配备的临时版本TR-3软件将在2025年年中才能入以列,这导致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将在2025年仅采购68架F-35战斗机,其中20架还将暂时不予交付,美国国会要求必须在五角大楼解释,如何解决F-35战斗机目前面临的所有问题之后才能进行交付。
第三、由于东大的“卡脖子”限制,美方在生产新型火控雷达的氮化镓组件上成本陡升,这也让美方不得不推迟新一批次F-35战斗机的交付,此外,由于大批东大零组件被移除出F-35生产体系,美军工巨头不得不寻找寻找替代方案,这一过程中给F-35战斗机生产和装备升级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本就问题重重的F-35战斗机生产计划更是积重难返。
需要指出一点的是,近期F-35战斗机事故频繁,一方面与F-35战斗机本身技术缺陷和故障频发有关,另一方面,由于东大的“卡脖子”限制措施逐渐生效,美军F-35战斗机交付的计划被打乱,这导致美军必须拆东墙补西墙,进一步提高了F-35现有机队的出勤率和使用率,从而成为诱发F-35战斗机在作训过程中事故频繁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