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远在美国的钱学森收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一刻,钱学森的内心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因为这代表着他终于有机会可以改变中国人的学识,让中国不再承受近代百年的屈辱,钱老和夫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那一刻就想赶紧回国。
1950年7月,钱学森以“探亲”的名义收拾行装打算回国,然而就在到达海关总署的时候,美国当局告知钱学森美国当局吊销了他的证件,他现在无权出境,钱学森对此非常气愤,干脆直接提出回国申请,哪知道钱老的这个举动不但没有达到他回国的愿望,反而让他在这之后被软禁长达5年之久。当时美国海军次长听闻钱老要回国的消息后,恶狠狠地说道:“他知道所有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绝不放他回红色中国去。”在这之后,美国当局对钱老夫妇的迫害接踵而至,先是美国政府抄了钱学森的家,将他扣押在了特米那岛上长达14天,在这期间钱老遭到了美国当局残酷的折磨,在强烈的白炽灯光的照射下,钱老根本无法入眠,而特务又隔三差五的逼着钱老问话。直到夫人蒋英联系了亲朋好友在交付了1.5万美金的高额保释金之后最终才放钱老回家,可是在这之后钱老的生活起居还是遭到了监视。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钱老得知了父亲的至交陈叔通老先生已经成为新中国的政协委员,于是一封跨越大洋的求救信自美国发出,在这之后碾转反侧之下寄到了新中国,这成为了钱老回国的重要契机。在钱老回国之后,他也得知了新中国为他所作出的牺牲,这一切他也记在了心上,钱老私底下也经常对别人说: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岳父蒋百里,另外一个是周总理。那么当年除了钱老自己之外,周总理又是用什么办法逼迫美国放回钱学森的呢?美国真的甘心用11个飞行员放钱老回国吗?其实关于钱老等留学生的情况,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央就一直非常重视,当时中央特地调查了海外留学生情况,为了让留学生回国也加大了对留学生的宣传力度,并同外国政府积极协商解决了留学生的签证等问题,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有大批的留学生通过了各种渠道回国加入到了祖国的建设之中,邓稼先就是在1950年回国的。不过新中国成立后仍有大量的留学生羁留在了海外,仅仅美国一地当时就有5000多人,新中国当时百废待兴,急需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回到祖国进行建设,因此新中国也积极向这些留学生发出了邀请,让他们回国工作加入社会主义大家庭之中。
这种情况直到了朝鲜战争爆发就发生了改变,朝鲜之战前,中美两国虽然形势紧张,可是当时美国当局还并未注意到美国境内大量的留学生,当时留学生也可以绕道香港然后回国。朝鲜之战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为了不让新生的红色中国得到这些科技人员,美国人就以这些留学生作为了要挟新中国的砝码,留学生时常被警察窃听和监视,甚至开始限制他们出国自由,随着朝鲜战争的战事扩大,留学生回国更是不被允许。当时中美两国还未建立外交关系,同时由于朝鲜战争的缘故,两国剑拔弩张并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因此留学生归国的情况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此时的中国除了在联合国大会上向美国抗议之外别无他法,留学生回国的问题也一直被搁置。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双方彼此签订了停战协议,这个问题在当时也开始走向台面,可是由于中美双方并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因此始终无法面对面坐下来谈判解决外交问题。直到1954年,中美苏英法为首的5国首次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联合会议:会议的目的主要是商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以及恢复印度的和平。
而对于中美两国来说这又是一个契机,他们也彼此需要需要磋商两国侨民的问题:中国需要美国放回钱学森等一干留美学者,而美国也需要中国放回朝鲜战争期间的11名美国飞行员以及秘密潜入大陆的间谍。不过美国由于当时并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也并没有承认当时中国的合法性,因此他一方面又想让中国放这些人回国,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同周总理为首的大陆代表团交涉,因为谈判就直接意味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就通过自己的盟友英国在北京的代办汉弗莱·杜维廉来担当中间人,协助中美斡旋来解决两国侨民的遗留问题。而周总理也认识到这次会谈可以解决钱学森等一干留美学者的回国问题,也愿意同美国谈判。于是就在英国方面的斡旋下,中美双方开启了朝鲜战争后的首次会谈。
从1954年6月5日至6月21日,中美双方总计进行了3次会谈,中国则派出了秘书处代表王炳南,而美方也派出了老对手板门店谈判之中的约翰逊,此刻他已经成为了美国副国务卿。第一次会谈,彼此都不知道对付的底细,因此并没有谈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双方只是进行了初步接触之后就完事了,并约定好时间来日再战。6月10日,中美双方关于留学生的问题开始了正式的谈判:美国首先就在押美国人数、类型进行了说明,并递过来一张纸,上面写着美方要求中方释放人员的名字。事情发展到这,也意味着留美学生归国有转机,而王炳南也提出了我方的要求:立即停止扣留留美学者,恢复他们随时离开美国的权利。然而约翰逊以留美学者违反美国法律为由还是不肯退让,这一次会谈双方有了初步的共识,不过在核心问题上还是谈不拢,但是这次会谈也让中国看到,钱学森等人回国的事情还是有转机的。
6月15日,中国和美国就侨民归国问题再次进行了第三次会谈,由于前两次会谈都没有谈出什么结果来,为了让钱学森等留美学者回国,中国也释放了一些善意同意先释放4名美国飞行员回国,而美国在国家舆论之下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同意10至15名中国学者的离境许可。不过在6月17日,美国副国务卿约翰逊传达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的意见:所有的留美学者都允许回国,唯有钱学森不允许离境。于是谈判又陷入了僵持之中。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的谈判激起了千层浪,日内瓦会议结束后,1954年8月、9月,众多留美的中国学者分别致信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同时又将自己被扣留的遭遇分发给了当时美国的各大报社将美国扣押中国留学生的事件公开化。一时间,巨大的舆论压力铺天盖地地朝着艾森豪威尔压过来,同时美国飞行员的家属也向艾森豪威尔施加了压力要求继续和中国谈判,商谈两个侨民回国问题。在国际的巨大压力下,美国内部对于钱学森的去留第一次有了巨大的分歧:美国国防部始终认为放任钱学森回到中国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危险;而艾森豪威尔则在舆论压力之下要求国防部放钱学森回国,他认为钱学森当时所掌握的技术已经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有价值了。
于是就在这种环境之下,中美双方的第四次会谈又在日内瓦召开,和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大使级会谈,中国派出了驻波兰全权大使王炳南,而美国还是派出了老代表约翰逊。1955年8月1日,关于中美两国侨民遣返问题双方进行了第一次会谈,不过这一次会谈如同去年在日内瓦的会谈一样,还是无疾而终,中国要求美国释放钱学森,而约翰逊则以钱学森违反美国法律为由含糊不清的想糊弄过去,第一次会谈就无疾而终。1955年8月2日,大 使级别的第二次会谈又如期召开,双方提交了需要遣返的人员的名单,其中钱老的名字也在其中。而约翰逊对此则表示没有证据证明钱学森有回国的打算。
1955年8月4日,中美双方就留学生回国问题进行了第三次会谈,在这次会谈上王炳南拿出了最有利的证据:钱学森写给陈叔通的求援信。信中钱老表明了自己想要回国的心愿,可是却又遭到了美国的无端扣押,因此求祖国出面能够让他回家。在会上当着美国代表以及记者的面,王炳南当场宣读了信件的内容并痛斥美国侵害中国留学生人身安全的行为。
美国没有想到,中国居然能拿出这么强有力的证据,此时全世界都已经知道11名美国飞行员即将被释放,钱学森也有意回国,如今在这种状态之下美国骑虎难下。当时正值美苏冷战的关键时期,为了和苏联争夺人才,美国在各个军事、政治、意识形态和苏联在做全方位的较量,当时的美国号称是“民主世界的灯塔”。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何对待钱学森的问题是慎之又慎,此刻全世界都已经知道钱学森想要回国,而美国当局却无端扣押已经让他们骑虎难下;如果在钱学森回国的途中,他再发生一点意外,那么全世界会如何看待美国,美国还如何招揽人才呢?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在巨大的国际压力之下不得不释放钱学森。1955年8月1日,美国同意了钱学森的离境申请,而被困美国5年之久的钱老也终于回归祖国,当得知祖国为让他回国所做的努力之后,钱老也感激涕零。
在这个过程之中,周总理用出色的外交手段不卑不亢的解决了难题,让美国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被迫释放钱学森回国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在这之后也正是周总理的支持,中国的航天事业迅速腾飞,故而钱老也总是对人说影响他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岳父蒋百里;另外一个则是让他新生的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