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不是一个班一个班的“比赛”,而是一个区域内全体应考学生的“比赛”吧?对此不想说什么,只能表示理解。 不说望子成龙吧,家长们都希望为孩子打好基础、选好的高的起点,这种心情以前历来也是如此。 但是原来的“鸡娃”和现在的不一样。 再往前二十年左右,大约是本世纪初以前吧,“鸡娃”和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是学校“鸡娃”,家长辅助。结果呢,一些舆论鼓动下,一大部分家长,对学校的各种措施大加挞伐。结果,考试成绩不敢公布了,班级学校排名不敢排了,“尖子班”不敢搞了等等等等,社会舆论和家长们“胜利了”,从“鸡娃”的辅助变成主力军了! 当家长们拿到“鸡娃”的绝对权利后,后果呢?可以说最少一多半的家长是好心办坏事,同时又给自己背上包袱。最后没办法,行有不得,反求诸“外”,各种形式的补习班出现了,家长们准备好“掏钱”就行了!一个补习班下来,比孩子一年的学费都多,有的一个学期孩子得上几个补习班。可是,除了繁荣了社会上的“教育市场”外,回头看看大家的起跑线也没变啊?变化还是有的,变的是多花了钱、多跑了路、多折腾了孩子! 其实,告诉你们,原来不是这样。否则我们当学生的年代,一个家庭几个孩子(我的几个同学哥哥姐姐加上他一家出了两到四个本科生,都是工薪家庭或者农村家庭),家长们还不得累死? 教改改了那么多年,当初的那些家长们似乎是“夺权”胜利了,现在的家长们似乎是成了孩子学好学不好的主要决定因素了!父母们像“工蜂工蚁”一样地卖命挣钱“鸡娃”,吓得那些长大的孩子对婚姻家庭和生育都害怕了。 我现在想问一下,这真的就是进步了?对教育和学校发展有利?对学生学习有利?还是对家庭与社会和谐有利? 这些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