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语言的通货膨胀。 近年来,语言似乎越来越“不值钱”了。很多字词的含义在悄然

语言的通货膨胀。

近年来,语言似乎越来越“不值钱”了。很多字词的含义在悄然变化,有的甚至渐渐无法承载原有的含义了。网络上流行用“爱你”表达“谢谢”;用“哈哈”表达“已读”,用“宝”表达“喂”……诸如此类,有人称之为语言的通货膨胀。

这一概括倒也形象。它突出了通货膨胀的两个特征:过度、贬值。

当“爱你”“宝贝”等词汇被过度使用时,原本的情感强度和深度会被削弱,被消解。“爱你”不再仅仅表示深沉的爱意,而只是简单的问候或感谢;“宝贝”也不再是对心爱之人的称呼,而只是用来引起对方注意的词汇。这种语义的磨损使得语言失去了原有的精准性和感染力,或许还会造成某种程度的误解。例如好感、轻佻或随意。

流行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亲密语言的泛滥,是否反映出本来应当神圣的情感正在被消解,而越来越来遭到贬值?

如同货币超发导致贬值一样,语言的过度使用和泛化也会导致其“信用”流失。当人们习惯用夸张的词汇表达普通的情感时,真正需要表达强烈情感时,可能会发现语言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力量。

为了保持真实情感的相对纯正,这样的表达还是慎用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