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那么弱? 看看宋朝是怎么对付“跨境绑架团伙”的。 仁宗年间,广西、越南交界处的“侬人区”-广源州反宋,在首领侬智高率领下,发兵大杀宋人,祸害广西,侵掠广州。 宋廷从西北调兵,以狄青征讨,侬人大败。宋军斩杀5000余人,解救并释放被胁迫、绑架者7200人,获“金帛巨万”,侬智高偕母、妻、兄弟及亲信逃往宋与大理交界的三不管地带: 特磨道(今云南之广南、富宁一带)。 特磨道也是侬人区,当地人说侬语,同文同种,还盛产马匹。侬智高一伙将他们在两广纯夹的人口、金帛尽送当地头人侬夏诚(“悉以得二广金帛子女遗特磨布燮夏诚”),换取收留庇护。 特磨道名义上属大理,头人接受大理的委任,所以也叫“布燮”(大理官名),又道路难行,宋朝一旦出兵,不仅可能引发外交上的纠纷,且一路要经过长达1500里的少民区,沿途“洞蛮”聚落数以百计,这里尽属化外之地,还是人口走私的重灾区,特别盛行“捲伴”之风(诱拐、强绑良民的妻女),稍有地位的蛮人,家家有奴隶,对买来的生口,“少忤其意,即手杀之”,还时常杀人祭鬼。除了做为奴隶被贩卖到此,几乎没有汉人踏足。 侬智高赌定宋朝胆小怕事,必不敢来,在特磨道治所延众镇附近,建立园区,名“丝苇寨”,留下母亲与二弟侬智光,8个儿子中的2个(继宗、继封),让他们打理园区,侬智高自己则带着谋士、心腹、侍卫等500人的精英团队奔向大理国都,争取与大理合谋。 侬母虽是女流,却素有谋略,史称侬智高“攻陷城邑多用其策”,而且侬母“天姿惨毒”,每次用餐,都要杀食一个绑架来的宋人小孩。侬氏集团早年就靠绑架、贩卖人口到越南而起家发迹,反宋后无恶不作,在昭州,因宋民逃入郊区山洞,无法掠为生口,侬军就纵火焚洞,宋民死难“数百千人”。如今她们在特磨道建立城寨,招聚亡命,收残部3千余众,学习骑马打仗,逐渐恢复元气。侬家又威风起来,侬母竟然在特磨道自称“皇太后”,眼看又将再成气候。 仁宗当机立断,不顾北临辽、夏二敌压力,南又可能与大理交兵的风险,令宋军冒险深入洞区,远程穷剿,宋军从邕州(南宁)出发,一路扫荡桂西“三十六洞”,所到之处,蛮人抵抗者杀,投降者生,收服蛮落前后达40万人,设官治理,参用唐制,征收赋税,并大批征洞蛮为兵。 又驱洞人为前导,宋人精兵在后,一鼓踏平特磨道,侬母、妻子、弟、子及骨干分子被一网打尽。宋军将她们全部押送京师,进行凌迟 (“悉封戮都市”),为民众报仇雪恨 。 头人侬夏诚也不知所踪,其弟侬夏卿眼看宋兵要在整个特磨道大开杀戒,只好跪降宋朝,交出一切。宋兵在特磨道的首府延众镇设立机构,改其名为富州,从此,特磨道脱离了大理。 为了活捉侬智高,宋军又从特磨道出发,攻入大理境内,跨国追杀,一路如入无人之境,打到合江口(今云南开远),距大理“东京”昆明,仅200公里。 因悬师深入太远,粮运不继,宋军大部队难以再进。 但宋人没有放弃,邕州(南宁)知州萧注,重金招募宋人死士团,组成“特种兵小队”,令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直捣大理国都,刺杀侬智高。他们在大理境内秘密行军,这一带“久与中国绝”,属于完全陌生的未知世界,北宋死士们以破釜沉舟之势,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顾“林箐险深,界接生蛮,语皆重译”,疾行百余日,即将抵达大理国都,大理王廷迫于压力,自行斩杀侬智高,献首级于宋京汴梁,以结两国之好。 宋人敢死队闻讯,方才停止行动,收兵回国。 从此,在西南“暴践一方”、“吏民不胜其毒”的侬智高集团被斩草除根,而大理亦不敢因宋兵入境提出抗议,宋军达成了一劳永逸之效,终宋之世,再无侬人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