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最大的启示,就是“导弹洗地论”和“空军制胜论”走向破产。曾被寄予厚望的导弹,不仅价格昂贵,还必须在破坏力、射程、精度之间做取舍。远程导弹灌注大量燃料,所装炸药量比例受限。如果敌方屏蔽了战场上的卫星信号,命中率也会受到影响。 在大国对抗的时候,由于双方都掌握现代化防空体系和反装甲能力。任意一方都很难像二战那样实施大规模坦克集结,亦或是空军全火力覆盖。小型无人机反而会有奇效,因为无人机的成本比防空导弹还低。如果AI技术能和无人机蜂群作战模式结合,足以让对手的防空系统过载。 战争之所以打了三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俄罗斯和西方都拥有先进科技,并能很快适应战场形势变化。双方可谓势均力敌,缺乏像二战时期的飞机、坦克,以及海湾战争时期的精确制导炸弹这样能决定战场胜负的武器。 持久战也跟西方的算计有关系。由于担心与俄罗斯爆发核战争,西方对乌克兰采取“挤牙膏式的援助”,经常拖延武器交付,试图通过消耗战拖垮俄罗斯经济。假如2022年西方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机和“豹-2”坦克,并允许退役飞行员以志愿者身份参战,那乌军完全有能力赶在俄罗斯完成局部动员前打穿扎波罗热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