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看!他在邮票里找春节 原创张蕾 “我是1985年开始集邮的,2015年加入了张

看!他在邮票里找春节 原创张蕾 “我是1985年开始集邮的,2015年加入了张家口市集邮协会。”集邮爱好者宋继贞在集邮生涯的几个节点刚好都卡在“5”字上,这么算下来,今年是他集邮的第40个年头,也是他加入市集邮协会10周年。“集邮使我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开始只买发行的邮票,发展到收集自己喜欢的专题邮票,集邮开始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又开始在旅游的时候到当地贴上邮票寄出实寄封和明信片。”邮票上盖了某地的日戳,再跨越千山万水到达手里,这本身就有一种浪漫的色彩。 “集邮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不少的邮界老师,学到了邮学知识。张家口市集邮协会每月的邮学交流,让我对旅游实寄封、套票实寄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记得2004年去海南旅游时,在住的地方找到了邮局,往回发了两封信。打这以后每次外出旅游,只要遇见邮局,都要往回寄信或明信片。记忆最深的是2017年7月去东北旅游,在哈尔滨一个景区邮局寄了一封信。旅游结束回家,等了三个月,10月下旬才收到,当时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2018年4月,我去贵州旅游,出景区后本想到主题邮局寄一封信,没想到走错了方向,没有发成信,也没买上明信片。这多多少少成了我此次旅游的遗憾,我想尽力补救一下,返回途中托导游抽时间在当地帮我往回寄一封信。2018年5月23日,我收到了导游代寄的信。2019年3月下旬,我去福建旅游时,别人都是兴致勃勃进景区,我没有进入景区,而是去厦门大学邮局发信盖戳,似乎这件事更让我体会到旅游的乐趣,不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我挺奇怪的。2023年10月,我去成都峨眉山旅游,在峨眉山金顶黄色邮政信筒发了一封信,2023年10月31日收到了信。总之,集邮丰富了我的旅游体验,凡是旅游的地方,只要碰到邮局,我都会盖戳或是寄信,买景区的明信片留念。”您看看,每一个寄信收信的时间节点,宋继贞都记得清清楚楚。 《杨柳青木版年画》 《春节》 这不,春节近在眼前,宋继贞拿出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邮票,从邮票里找起了春节。“2003年到2009年,每年春节前都会发行木版年画图案的邮票。中国人有过春节贴窗花、挂年画的习俗。记得我小时候,一到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买年画贴墙上。2003年发行的杨柳青木版年画邮票,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年画品种,4张邮票描绘的都是有典故的画面,寓意都很好。2004年的桃花坞木版年画邮票是继《杨柳青木版年画》之后我国第二套木版年画系列邮票。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江南一带的一种木版年画,因产于江苏苏州桃花坞而得名,也有4张。2005年的是杨家埠木版年画邮票,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精品,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驰名中外。”宋继贞还展示了他收集的2006年武强木版年画邮票、2007年绵竹木版年画邮票、2008年朱仙镇木版年画和2009年漳州木版年画,他把木版年画邮票都收集齐啦,真让人羡慕。他还有一套邮票叫《春节》,是2000年发行的,喜庆扣题。 《拜年》 “最近几年我还收集了《拜年》邮票,这是从2015年到2019年的几张,拜年的画面有总体的设计,两侧是对联,中间是两个人物,每年又会有新的亮点。拜年作为一种年俗文化,是我国百姓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农历正月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打扮齐整,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2015年《拜年》邮票中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童,在传统民宅前拱手作揖、开门纳福,烘托出浓浓的年味。之后还有各个民族特色鲜明的拜年活动,都体现在邮票上,画面都是热闹欢腾的景象。”现在,随着时代进步,拜年除了见面问候,还可以隔空送祝福,宋继贞笑称,也许之后还真的会有新式拜年的元素出现在《拜年》邮票上。 《花灯》 宋继贞还有一套《花灯》邮票(图四),这套邮票是他刚开始集邮那年买的,4张邮票都有自己的名字:“《九莲献瑞》《龙凤呈祥》 《百花争艳》《金玉满堂》这4张邮票是1985年2月28日发行的,是我集邮起始的那年买的,已经被我珍藏了40个年头,当时邮票上的邮资还是8分钱。”翻看这些积攒多年的春节邮票,宋继贞不禁感慨,一去经年,容颜易老,但春节邮票还是那样光鲜,人们对过年的期盼之情同样是不减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