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跌:利弊交织下的中国经济新局
近来,房价下行在我国多个经济强省掀起不小波澜。广东房价下跌,财富蒸发约9万亿;江苏、浙江各损失7万亿;上海减值5万亿,福建也有3万亿财富因房价缩水而消失,全国总计财富损失逼近100万亿。摊到平均每个家庭头上,账面财富锐减超40万人民币。
这一财富流失潮,迅速波及消费市场。富裕家庭削减高端消费,以往频繁出入奢侈品店、高端会所的身影少了;中产家庭开始精打细算,外出就餐、观影频次直线下降;小康家庭更是勒紧裤腰带,日常开销能省则省。要知道,城市与县城里有房产的8亿左右家庭人口,本是消费主力军,他们消费降级,经济活力随之降温,萧条氛围渐起。
不过,硬币总有另一面。对城市里约6亿尚无房产、长期租房度日的群体而言,房价下跌不啻为一场“及时雨”。就像北上广深的年轻夫妻,过去一年房租6万,如今降到5万,每年凭空多了1万可支配收入。要是打算买房,曾经300万的房子如今210万就能拿下,少花90万就能圆住房梦。
长远看,过去三年房价下跌利弊共存。一方面,房价虚高形成的泡沫被挤压,为经济卸下重担,让经济结构更趋稳健;另一方面,它冲击了当下消费格局。展望未来,房价能否重拾升势,与我国综合国力攀升息息相关。一旦超越美国,居民收入大概率翻倍,购买力增强,房价自然有稳步上扬的底气。说到底,关键在于民众收入能否持续增长。当下不少夫妻月入共1万,年收入12万,省吃俭用攒5万,买100万房子得20年。要是月收入翻倍到2万,年入24万,年攒10万,即便房价涨到120万,12年就能全款购房,购房周期大幅缩短,生活压力也能减轻不少,整个经济循环也将被注入新活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