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瑶头双洲书院与三元里古庙 同样名震中外 双洲书院,在河南瑶头村(瑶溪),地址约在

瑶头双洲书院与三元里古庙 同样名震中外 双洲书院,在河南瑶头村(瑶溪),地址约在今天礼岗路与昌岗中路交汇处。瑶头原意为“窑头”,是宋代的瓷窑,几百年来这里就以烧陶为业。旧有书院在天后庙左,倾圮日甚,嘉庆二十年(1815),河南各乡绅士重建,作为上下十三村童冠会文之所。发起人是瑶头村的清末文坛巨匠诗画家杨永衍。杨永衍,字椒坪、少时父母早逝,由祖母养育成人。他以种茶为生,与张维屏、黄培芳、陈澧等儒林名士,过从甚密,那些“风雅琼筵酬唱和,主宾满座尽诗人”的良辰美景,让人追怀往事,顿生向风慕义之情。道光年间诗人瑶乡刘彤曾写过一组《瑶溪二十四景》的诗,直到今天人们在描写河南景物时,仍时时会引用,其中一首《双洲涤砚池》,便是咏双洲书院的涤砚池:“墨池湛明瑟,疑有蛰龙府。会当兴大云,去作人间雨。” 有关双洲书院,史书上记载最多的,便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在反对英人租地斗争中,河南四十八堡乡绅在双洲书院共商抗英大计,最后迫使英人放弃租借洲头咀。林则徐盛赞他们的义举:“岛夷欲强占粤东河南民地,犬羊之性,反则无时。幸彼间民人,义愤同心,竟以公启止之,始不至卧榻前任人鼾睡。”(《林则徐书札》)在鸦片战争中,广州的双洲书院与三元里古庙,同样名震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