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诸葛亮一直活到钟会邓艾攻灭蜀国的时候,以他的气节,会向魏国投降吗? 武侯北伐并不是一次又一次徒劳的尝试,他不是天降仙人,也不是每一次表现都一样的,: 第一次,稳扎稳打,开局顺利,首战告捷,曹魏天水、安南太守弃城而逃,三郡望风而降,当真是“箪食壶浆以迎将军”,曹魏朝野震恐,但用人不当以至街亭之败,投降的三郡也没守住,基本战败,损失不小,虎头蛇尾,自贬三级惨淡收场。 第二次,包围陈仓,双方激战二十多天未有胜负,最后粮尽而退,在撤退过程中反杀追击的魏将王双,算是小胜,收获不多,但吸引了曹魏东线的兵力,搅黄了曹魏伐吴的企图。 第三次,夺取武都阴平两郡,曹魏想要反客为主主动进攻,结果夏侯霸被围,曹真行军延误,魏延大破郭淮费曜,此次曹魏惨败,蜀汉有实质性领土收获,后主令诸葛亮官复原职。 第四次,先破郭淮费曜,后对上司马懿,司马懿“畏蜀如虎”不敢出战,后被逼迫出战,曹魏大败,损失惨重,因为李严运粮问题撤退,撤退过程中伏杀曹魏大将张郃,此战大胜。 第五次,诸葛亮准备充分,聚粮三年,基本已经解决了前几次北伐困扰蜀军的粮食问题,司马懿因魏军前番几次对战蜀军惨败,再不敢与蜀汉军正面作战,坚守不出,以至蜀军竟在魏国境内屯田,奈何天不假年,武侯于此战中病逝,留下里司马懿女装和死诸葛吓退活司马的千古笑谈。 所以看到了吗,从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势均力敌,第三次攻城拔寨,第四次大杀四方,正面按着曹魏打,到第五次时魏军上下已经完全失去了和蜀军作战的勇气,眼睁睁看着敌军在自己国土上大剌剌的种地。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在进步的,北伐并不是徒劳无功的挣扎,而是真真切切充满希望的,形式不是小好,是大好,倘若他竟能活到263年,那得比司马懿还多活十几年呢,说不定第五次北伐的时候就拿下关中和西凉了,司马懿一死,曹魏或司马家还有谁能对付诸葛亮?伐蜀那不是活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