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那英豪掷4000万开了一家酒吧。一天晚上,一个煤老板喝的大醉,指着那英说:“你不就是个卖唱的,装什么清高,过来陪我喝一杯,再给我唱首歌。”
2004年,北京三里屯,一家名为“NA BAR”的酒吧悄然开业。
酒吧的主人是那英,一个在乐坛站稳脚跟、经历过风雨的天后。
1967年,那英出生在辽宁沈阳,从小喜欢唱歌,但真正的起点却是模仿苏芮。
20世纪80年代,苏芮凭借《酒干倘卖无》红遍两岸三地,而那英则以“苏冉”的名字翻唱歌曲,在歌舞团和市场上逐渐小有名气。
这样的起步,或许会让人觉得她的成名带有“运气”,但那英的天赋与直爽的个性,很快让她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贵人——谷建芬。
1988年,那英凭借苏芮的歌曲参加“阳光杯青年歌手大赛”,夺得第三名。
赛后,谷建芬主动邀请她加入声乐培训中心,开启了专业音乐学习的道路。
不过,那英的成功不仅在于她的实力,还在于她敢爱敢恨、不拘一格的个性。
而这种性格,也让她的朋友王菲称她为“那大傻”,两人因为打牌成为了好闺蜜。
也正是这股豪气与随性,让那英敢在事业巅峰时期投身商界,砸下4000万在三里屯开起了酒吧。
那是个热闹的夜晚。
三里屯的“NA BAR”依旧灯红酒绿,客人们谈笑风生。
那英穿着一袭黑色连衣裙,坐在角落里,和朋友小声聊天。
作为老板,她偶尔也会出现在酒吧,但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地享受属于她自己的空间。
酒吧内,有一桌客人特别喧闹。他们笑声震天,酒杯碰撞声此起彼伏。
其中,为首的中年男人西装革履,面色通红,已经有了几分醉意。
“知道吗?这老板就是那英!那个唱《征服》的!”有人小声议论。
“那可是歌坛天后,多少人想见她一面呢!”
听到这话,那位煤老板却瞥了瞥角落里的那英,嘴角挂着不屑的笑意。
“哟,那英啊?不就是个卖唱的嘛,装什么清高!”
话音刚落,整个酒吧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英。
那英抬起头,眉头微微一皱,目光里透出一丝冷意。
那英并未立即回应,只是淡定地望着醉醺醺的煤老板,等着看他接下来还能说出什么。
“来啊,陪我喝一杯,再给我唱首歌!”煤老板晃着酒杯,嚷嚷得愈发大声。
旁边的朋友试图拉住他:“行了,喝多了,别闹了。”
“怎么?她不就是靠唱歌挣钱的,还装什么正经人?”煤老板摇摇晃晃地继续叫嚣着。
那英缓缓站起身,步伐稳健地走向那桌人。
她的目光冷静而坚定,没有一丝慌乱,反倒透着一股让人敬畏的气场。
“先生,这里是我的店,您喝多了,我请您回去休息。”她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煤老板愣住了,似乎没想到那英会如此回应。
他支支吾吾地想说点什么,却被身旁的朋友强行拖走了。
这一幕,酒吧里的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他们没有想到,那英的处理方式竟如此平静而克制。
没有愤怒,也没有争吵,只有一种属于大人物的从容。
片刻后,酒吧里爆发出一阵掌声。
有人低声说道:“不愧是那姐,真有风度。”
有人问,那英当时怎么不直接怼回去?
毕竟,那英的性格,向来是直爽敢言的。
她曾在一次访谈中坦言:“我这人说话太直,经常得罪人。”
但或许,经历了乐坛多年风雨的她,早已学会了何时该“刚”,何时该“柔”。
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那英凭借《雾里看花》《征服》等经典歌曲奠定了她在华语乐坛的天后地位。
当年王菲婚变时,那英陪着她,替她出头、骂“小三”,一句“你还要不要脸”,成为一段佳话。
那英这样的人,重情义、敢担当,而在面对挑衅时,她的成熟与冷静,更让人佩服。
对于那英来说,开“NA BAR”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这家酒吧,更多的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她与朋友们聚会放松的地方。
她曾说:“唱歌是我喜欢的事,但生活里,也需要一点别的乐趣。”
而这家酒吧,正是她追求生活品质的一种方式。
那晚的小插曲,或许只是她人生故事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片段。
但它却让人们再次看到了那英的真实与大气。
岁月更迭,那英依旧在她的音乐路上坚定前行。
她的歌声穿越时代,陪伴着无数人,或许,这就是那英吧:在舞台上,她征服人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