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商品不姓“俄”,丢人丢大了!云南小伙带俄罗斯女友逛“俄罗斯商品馆”,想展示一下中俄友好!万万没想到,里面的商品女友一个也没见过,更离谱的是,当一个贴着俄文的榴莲出现时,两个人都被整懵了!网友:上次碰见俄罗斯骆驼奶,我心想俄罗斯有沙漠吗? (信息来源:看度新闻) 近日,云南昆明一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带俄罗斯女友逛”俄罗斯商品馆”引女友吐槽俄文看不懂,不产榴莲!网友:整个馆只有俄罗斯人是真的。 俄罗斯商品展没有俄罗斯产品,都是冒充的,许多网友用调侃的方式回应,认为在“俄罗斯商品馆”里,真正的俄罗斯商品并不多,反而是对当地特色商品的缺失造成了不小的尴尬。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品和品牌涌入中国市场。 博主还指出,店内大部分商品实则为中国制造,却标着 “俄罗斯肠” 等字样,且价格虚高。同时,由于俄语的复杂性,使得翻译往往不准确。国内部分商家先确定中文商品名后再用翻译器翻译成俄语,导致出现连俄罗斯人都看不懂的商品名称。 还有商家把大包奶粉出口再进口在俄罗斯“过一道水”,回来委托本土工厂生产变成进口奶粉。既然叫俄罗斯商品馆,消费者自然默认店内商品来自俄罗斯,然而却不姓“俄”,这显然是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有专家称:要想分辨商品是否为俄罗斯进口,要注意查看包装上的商品信息,首先要看包装上写的产地看原产国是否为俄罗斯;其次,看条形码,俄罗斯进口商品的编号是以46开头的。 记者探访发现,这些产品中,很多香肠、面包等品类为国内企业采用俄罗斯的工艺技术在国内生产。而一些国产商品的包装上,还会注明“俄罗斯式”“俄罗斯风味”等字样。 供货价5、6元左右的巧克力,建议零售价可以卖到15元左右,利润可达一倍多。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零食零售品牌的毛利率普遍在10-30%左右。俄罗斯商品馆的人员透露:“几十家门店当中,快的话三个月、慢的话五六个月就能回本。” 还有另一排货架上有所谓的蜂蜜,她指着说这根本不是蜂蜜,这就是换了颜色的糖而已。还有一种巧克力,在她们国家就卖十几块钱,在我们国内要卖六七十,这不妥妥坑我们国人钱吗? 诸如 俄罗斯榴莲糖、咖啡及各类热带水果制品更是十分离谱 ,俄罗斯气候寒冷,根本不可能产出这些热带水果。 “仿佛只要加上‘俄罗斯’这几个字,就成了俄罗斯的东西,实在是很搞笑。” 在电商时代,市场监督部门不能局限于实体店,对那些售卖俄罗斯酱油、俄罗斯蚝油之类的电商企业和渠道也要一视同仁进行清理,不能再让中国的市场变的“真假难辨”。 其实打着国外商品进口这个幌子的假货,早就开始发生了,而如今假货“海外镀金”现象如此猖獗,背后与当地华人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美国,就存在一些大型贸易公司,他们专注于收购中国厂家生产的高仿奢侈品,并通过将其出国镀金的方式来进行“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