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读书不多,但从小性格十分洒脱,有着一身的侠气,十分擅长骑马射箭,治军有方。在那个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杨业因为骁勇善战而被大家起了一个绰号,叫做“杨无敌”。 杨业的原名本叫杨正贵,年幼时曾被北汉的开国皇帝收养,改名为刘继业,因此我们现在在很多电视剧中才可以看见杨继业这个名字。 北汉刚建立的时候,国小势单,为了不被后周吞并,刘崇去找契丹人当靠山,杨业作为刘崇的得力干将,也没少为北汉冲锋陷阵。 然而,这个北汉皇帝却生性无赖,一身地痞气,并无人君之才,即便有契丹人当靠山,再面对后周的战斗中也是胜少败多。 杨业在这样一个弱朝堂当将军,哪里有施展才能的空间呢? 公元960年,赵匡胤王袍加身,建立了北宋。面对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赵匡胤打算先消灭南方相对弱小的藩镇,再去攻打有契丹当靠山的北汉。 面对大军压境,北汉只好一面向契丹求救,一面找来杨业对抗宋军,杨业虽然在北汉是一员骁将,但好汉架不住群狼,双拳难敌四手,杨业不仅没有讨到便宜,反而被伤,北汉节节败退。 这时,老天却给了北汉一个喘息的机会,由于天气炎热,瘟疫四起,宋军的士兵开始感染疾病,赵匡胤只好下令退兵。 十年后,赵匡胤已经病逝,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胤再次率领数10万大军兵分四路攻打太原。这一次,北汉再无生机,只好开城投降北汉宣告灭亡。杨业也跟随雇主归降了宋朝,恢复了杨姓。 一年后,辽国发兵10万攻打雁门关,杨业率领了数千骑兵绕到雁门关以北往南突袭辽军与潘美前后夹击。杀死了刘国驸,活捉了马步军,杨业自此威名大振,契丹人但凡见到杨业,便会望风而逃。 公元986年,北宋进军燕云16州,潘美担任西路大军的主帅。而是他的副将就是杨业,起初他每进军还算顺利,攻克了多个州,然而随着辽国援军相继抵达前线,发生了转变,东路大军因为缺乏粮草,再加上指挥不当,被辽国杀了个大败,死伤惨重。 然而在撤军的路上,杨业和潘美发生了争执,杨业主张暂避锋芒,让弓箭手埋伏在陈家峪口,而潘美等人却要直接与辽居作战,还指责杨业看到敌人犹豫不前。 杨业无奈,只好作战,表明自己的忠诚,辽国早就视杨业为眼中钉肉中刺,后辽军便设下埋伏,佯装败退,之后伏兵四起再次发动进攻,杨业只好退守到狼牙村。 潘美听说杨业战败之后并没有出兵援救,而是立即带兵后退,杨业奋力交战,从中午到傍晚,终于来到了事先约定好的谷口。 潘美的手下以为契丹军队已经被打败撤兵,为了争功,竟然早已撤离了谷口,杨业孤立无援,拼死血战。身上负伤十几处,也不愿束手就擒,在被辽军俘虏后绝食3天而死。 消息传回宋朝以后,宋代宗追赠杨业为太尉,将潘美降职,将私自撤军的部将流放。杨业的长子杨延昭继承了父业。为大宋继续镇守边庭,辽国认为杨延昭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所以将他称为杨六郎。后世将杨业父子保家卫国的故事演绎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杨家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