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博物馆
在历史的长河中,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记忆。而明洪武釉里红云龙纹双耳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如今,两件极为相似的它,一件静立在上海博物馆,一件远渡重洋,陈列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它们隔海相望,背后的故事引人入胜。

明洪武 釉里红云龙纹双耳瓶 上海博物馆藏
洪武一朝,釉里红瓷器烧造工艺艰难。釉里红对窑内温度和气氛要求严苛,温度稍高或稍低,都会让成品色泽偏差甚至纹饰晕散模糊,能烧制出完美器物实属不易。这两件双耳瓶的出现,无疑是洪武时期高超制瓷技艺的有力见证。

陆明华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
上海博物馆内的这件,当你走近它,能清晰看到细腻的白瓷胎质,温润如玉。釉里红发色浓郁深沉,红中透紫,宛如熟透的宝石。瓶身所绘云龙纹,矫健生动,仿佛在云海间翻腾,龙须飘逸,龙爪刚劲有力,彰显着皇家的威严。颈部与肩部贴塑的双兽套环耳,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

明洪武 釉里红云龙纹双耳瓶 上海博物馆藏
而远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那件,与之遥相呼应。同样的胎质、釉色和纹饰风格,却有着微妙的不同 ——龙首朝向相反。这个差异,让不少专家学者推测,它们或许本是一对,成对烧造,用于特殊场合。就像古代宫殿门前的石狮,左右对称,各司其职。

明洪武 釉里红云龙纹双耳瓶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这两件双耳瓶,不仅是艺术瑰宝,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或许它们曾一同摆放在明朝宫殿,接受帝王将相的欣赏;或许它们随着历史的洪流,经历战火纷飞、朝代更迭。后来,一件留在国内,守护着本土的文化记忆;另一件远走他乡,在异国土地上传播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明洪武 釉里红云龙纹双耳瓶 上海博物馆藏
它们的故事,是文化传承的传奇,也是历史交融的见证。如今,虽远隔重洋,但它们共同诉说着洪武时期的辉煌,吸引着无数人跨越山海,去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