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年轻人的工资低一些,情况很复杂,钱不够花才是正常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比收入更多,

年轻人的工资低一些,情况很复杂,钱不够花才是正常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比收入更多,这才是正常的。 简单的说,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大概就是30-50%的关系。 我们国家人均GDP是1万多美元,大概就是10万人民币左右,人均年收入,大概就是4万左右(月薪3000计算),也就是40%,不高不低。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对的,但是劳动并不是价值产生的唯一条件。 就拿最简单打螺丝来讲,工人把一堆零件组合成了机器,实现了从零件到整机的价值提升,但是,这个整机价值里,是包含着原材料价值,还有工人生产工具(包括厂房,水电等)的折损,还有管理阶层的人力与智力投入。 所以,如果某个工人说,因为我生产出了这个机器,这个机器归我所有了。 别人看他大概就像是一个疯子一样。 所以,一个人的工资多少,通常是以下公式: 个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行业系数×当地物价水平 我们国家现在卷在第一项上,只有靠拼命加班,提高自己剩余价值总量才能拿到更多的工资。 欧美那些国家,他们因为数百年至今也没停息的对外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所以他们的行业系数比我们高很多,也就是真正的做到了钱多事少活轻松。 但是这种是不可持久的,因为核心原因还是那句话: 劳动创造价值。 人类社会的进步,往往体现在生产力进步上,生产力的进步,就体验在通过劳动生产出很多的东西上。 光是想提高系数,赚轻松钱,这个钱很快也就再也赚不到了。 回到原话题,同样的工作量,同一个车间,老工人拿的钱为什么比新人多。 在排除了技术更好等因素之外,最简单的原因就是,这是人性的驱使。 比如说,一个人一辈子能赚到的钱总数是1000万。 这个钱应当怎么发才合理呢? 有三个办法: 一,把1000万平均到30年里,每个月的工资都一样多。 二,为了照顾年轻人的消费欲,前十年比后20年多发一倍。反正你老了之后,也没地方花钱了。 三,呈现阶梯式,前低后高,逐渐增加。 实际实施中,第一种会给人一种没有期盼的死气沉沉感,比如说几十年工资和物价都不涨了的日本。 第二种,整个社会会充满了怨气十足的人,因为每个人的收入都在越来越少,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 只有第三种,才给人一种幸福生活在明天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