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儿子写了首诗,结果我被老师找了,我怎么教育他? 如果是我班上的学生,如果这个学

儿子写了首诗,结果我被老师找了,我怎么教育他? 如果是我班上的学生,如果这个学生之前丝毫没有流露出他的叛逆和他的才华,我是通过这一首小诗,才第一次了解到他—— 那么,我既会为班上居然有如此才华的孩子而感到惊喜,也会小小地因为自己布置的任务被孩子明确拒绝并批判而感到略微不开心,这两种感受是不矛盾的,但前者会大于后者。 我大概会这样处理: 这次先冷处理,什么都不说,把这首小诗就当成他交的游记作业。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首诗有意象、有感受、有观点,也可以说,近似一篇特殊的游记了。 (如果游记是学校布置的,那么单独把他的挑出来自己收藏,把其他的交上去。) 其实,我猜想这个孩子在交了这样一篇作业以后,也会关注老师的反应。如果我毫无反应,他大概也会有点好奇;假如他试探着问我看了以后怎么想,我就会笑笑告诉他:“挺好,谢谢你让我看到了一篇与众不同的游记。” 重点是,以后在课堂教学中会关注这个孩子—— 主要关注两方面:心态和才华。 我会适当布置一些能让孩子展露才华的写作任务,并及时表扬,交流,引导;也会观察他的叛逆心理是否强烈,涉及范围是否失当,比如,是对所有学校「强加于人」的任务都很排斥,还是只针对写作这一件事儿而言?是仅对学校排斥,还是对社会?他的叛逆和家庭教育有没有关系?他的思想里有没有过于危险或者过于偏颇的倾向? 我会找一个机会,比如孩子生日,或者某次考试考好的奖励,送两本诗集给他,并找机会跟他课下交流对诗歌的感受和看法。 同时我会关注他的语文成绩:我猜想,这样的孩子其实语文成绩不一定会很突出,因为往往不擅长(甚至排斥)套路化的做题模式。我会跟他讨论失分的原因,讨论对未来的看法和规划。 初中文言文里有很多著名的游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桃花源记》……在讲游记的时候,会讲讲所以然,比如古人为什么要写游记,游记对于他们的意义是什么(不是对后世的影响,是对古人自身);讲「景」和「情」的关系,讲「寄情山水」和「排遣郁闷」的关系……在讲作文的时候,也会提及「应试文」的弊端和合理性。 我会观察他的表情和反应,因为一个叛逆的孩子不是为了叛逆而叛逆,而是因为有想法,有思考而叛逆。对喜欢读书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想法和思想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流动的过程;他们自身往往不会排斥这种流动,因为这种流动本身就是成长。 越是有思想,爱读书,优秀的孩子,越不会拒绝成长。 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的时间往往不会少于一个学期,甚至是一年往上。这一年,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观察,引导,陪伴,帮助。 不要忽略这种力量,也不要忽略孩子成长本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