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讲过:“我得罪了很多人,他们就要整我。”为啥呢?当时好多官二代想找他拿烟,那时红塔山可是硬通货呢。但褚时健就是不答应。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 他曾是中国烟草界的传奇人物,一个将濒临倒闭的小厂,打造成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烟草企业,缔造了“红塔帝国”的商业神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企业家,却在晚年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身陷囹圄,家破人亡。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这位传奇人物就是褚时健。 或许很多年轻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褚时健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从右派到糖厂厂长,再到烟草大王,最后又成为阶下囚,出狱后又以75岁高龄再次创业,成为“中国橙王”。他的人生经历,比任何一部电影都精彩。 1928年,褚时健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天赋,十几岁时,他就开始跟着父亲做起了酿酒的生意。 新中国成立后,褚时健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并在解放后担任了区长、区委书记等职务。然而,命运却在1958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到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在农场,褚时健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积极地投入到生产劳动中。他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农场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这段经历,也为他日后的企业管理生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63年,褚时健被调到曼蚌糖厂担任厂长。当时的曼蚌糖厂,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连年亏损。褚时健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引进先进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很快就让糖厂扭亏为盈。 1979年,51岁的褚时健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他被调到玉溪卷烟厂担任厂长。当时的玉溪卷烟厂,是一个破败不堪的小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市场占有率极低,濒临倒闭。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很多人都望而却步,但褚时健却毫不畏惧,他决心要将这个小厂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大企业。 褚时健上任后,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他首先从设备入手,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卷烟生产设备,并对原有的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他还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工人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技能。 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褚时健还非常重视原料的质量。他深知,好的烟叶是生产优质卷烟的基础。为此,他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烟叶,并建立了“第一车间”的理念,将烟叶种植基地视为企业的第一个生产车间,从源头上保证了烟叶的质量。 在褚时健的带领下,玉溪卷烟厂迅速崛起。他们生产的“红塔山”、“阿诗玛”等品牌的香烟,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为了当时最畅销的香烟品牌。玉溪卷烟厂也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烟草企业,创造了中国烟草行业的奇迹。 褚时健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将玉溪卷烟厂带到了行业顶峰,更在于他对中国烟草行业的整体推动。他率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烟草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他还积极参与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改革,为中国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就在褚时健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却将他打入了谷底。在那个年代,玉溪卷烟厂生产的香烟,是市场上的紧俏货,一烟难求。许多人为了能够买到香烟,不惜动用各种关系,甚至不惜行贿受贿。一些领导干部的子女也盯上了这块肥肉,他们利用父辈的权力,想从褚时健那里批条子,倒卖香烟,牟取暴利。 面对这些权贵子弟的“特殊要求”,褚时健并没有屈服。他深知,如果纵容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利益,更会败坏社会风气,给国家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他坚决拒绝了这些人的要求。 然而,褚时健的坚持却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他们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对褚时健进行打击报复。他们罗织罪名,将褚时健送进了监狱。他的女儿褚映群也在狱中自杀,家庭遭遇了巨大的变故。 褚时健的遭遇,让人唏嘘不已。他为国家、为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因为拒绝特权而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他的故事,也引发了人们对权力、利益、公平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尽管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但褚时健并没有被打倒。出狱后,他以75岁的高龄再次创业,承包了荒山,种植橙子,并创立了“褚橙”品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也再次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褚时健的一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奇迹。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也让我们思考,在面对利益和诱惑时,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