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2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北京60多平米的老房里度过95岁生日!没有

202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北京60多平米的老房里度过95岁生日!没有鲜花也没有寿宴,唯一的生日礼物,是侄子送来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三学社画的祝寿字画…… 主要信源:(极目新闻——“两弹元勋”邓稼先夫人许鹿希,70平方米老房子里度过95周岁生日,用微信与外界联系) 许鹿希这个名字或许对许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提起她的丈夫邓稼先,那可是如雷贯耳。一个是“两弹元勋”,为国家铸就了坚实的核盾牌;一个是医学界的翘楚,桃李满天下。   上世纪五十年代,年轻的许鹿希和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相遇。一个是才华横溢的物理系才子,一个是聪慧美丽的医学系佳人。那时,邓稼先已是北大物理系最年轻的助教,而许鹿希则是他父亲——著名学者许德珩的掌上明珠。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两个年轻的心灵碰撞出了火花。邓稼先的博学和风趣深深吸引了许鹿希,而许鹿希的温柔和善良也让邓稼先心动不已。他们一起探讨学术,一起畅想未来,爱情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萌芽。   1953年,在双方家人的祝福下,这对璧人喜结连理。婚后的生活甜蜜而温馨,他们相互扶持,共同进步。许鹿希在医学领域不断深造,成为了国内知名的神经解剖学专家,为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邓稼先则在物理学领域继续探索,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是彼此的灵魂伴侣,也是对方最坚实的后盾。   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1958年,一纸调令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邓稼先被秘密选调参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这意味着他将告别家人,投身到一项充满未知的事业中。 临行前,邓稼先只对许鹿希说了一句话:“我要调动工作了,家中的事就全靠你了。”许鹿希虽然心中有万般不舍,但她深知丈夫肩负的使命之重,她没有哭闹,也没有阻拦,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将所有的担忧和牵挂都藏在了心底。   从此,邓稼先的身影消失在了茫茫戈壁,而许鹿希则独自撑起了整个家。她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边继续自己的医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漫长的等待中,她只能通过偶尔的只言片语了解丈夫的消息,甚至连他在做什么都不得而知。无数个夜晚,她辗转难眠,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但她始终坚信,丈夫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她愿意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支持他完成这项神圣的使命。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两年后,又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 这两声巨响,震惊了世界,也让中国挺直了腰杆。这背后,是邓稼先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更是许鹿希二十八年如一日的默默守候。当胜利的消息传来,许鹿希的眼泪夺眶而出。这些年的等待和牺牲,终于有了回报。她为丈夫感到骄傲,也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欣慰。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1986年,邓稼先因长期受到核辐射的影响,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不得不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科研工作,回到北京的家中。当这对分别多年的夫妻再次相见时,却发现彼此都已变得陌生。岁月的风霜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曾经的青春年华早已远去。但他们的心,却依然紧紧相连。   回到家中的邓稼先,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长期的核试验让他的身体遭受了巨大的伤害,癌细胞迅速扩散,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许鹿希始终陪伴在丈夫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她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尽力减轻丈夫的痛苦;她用温柔的言语,抚慰丈夫的心灵。她知道,丈夫的时间不多了,她只想让他最后的日子过得舒服一些。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许鹿希强忍着悲痛,亲手为丈夫穿上了他最喜欢的衣服,送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邓稼先的离去,带走了许鹿希的半个灵魂。她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曾经的活力和热情也随之消散。   邓稼先走后,许鹿希的生活回归了平静。她深居简出,很少与外界接触。她再也没有庆祝过自己的生日,因为她觉得,没有了邓稼先的陪伴,任何的庆祝都失去了意义。 国家曾提出为她更换一套更大的住房,但她婉言谢绝了。她选择留在这套六十多平米的老房子里,因为这里充满了她和邓稼先共同的回忆。每一件家具,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他们曾经的欢声笑语和点点滴滴。   转眼间到了2023年8月,许鹿希迎来了她九十五岁的生日。这一天,她依旧没有举办任何庆祝活动,也没有接受任何礼物和祝福。唯一的生日礼物,是侄子送来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九三学社为她绘制的祝寿字画。这两幅字画,既是对她一生奉献的肯定,也是对她和邓稼先那段伟大爱情的赞颂。   九十五年的人生路,许鹿希走得并不容易。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爱情,支持了丈夫的伟大事业,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和腾飞。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也是坚守的一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